[发明专利]下肢血管支架生理变形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6423.4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3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胡颖;高鹏;林吓乐;雷隆;赵世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欧志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下肢血管支架生理变形模拟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测试领域,用于测试下肢血管支架的疲劳状况,包括:骨盆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胫骨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人体下肢骨骼模型、血管和支撑组件。人体下肢骨骼模型的第一端与骨盆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连接,人体下肢骨骼模型的第二端与胫骨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连接。血管设置于人体下肢骨骼模型的表面,下肢血管支架设置于血管中。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和立柱,立柱设置于底板的长宽面上。骨盆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固定于底板和立柱上,胫骨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固定于底板上,人体下肢骨骼模型固定于立柱上。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下肢血管支架生理变形模拟装置更能反映下肢血管支架的真实受力状况。 | ||
搜索关键词: | 下肢 血管 支架 生理 变形 模拟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下肢血管支架生理变形模拟装置,用于测试下肢血管支架的受力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骨盆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胫骨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人体下肢骨骼模型、模拟血管和支撑组件;所述人体下肢骨骼模型的第一端与所述骨盆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连接,所述人体下肢骨骼模型的第二端与所述胫骨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连接;所述模拟血管设置于所述人体下肢骨骼模型的表面,所述下肢血管支架设置于所述模拟血管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和立柱,所述立柱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长宽面上;所述骨盆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固定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立柱上;所述胫骨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人体下肢骨骼模型固定于所述立柱上;所述人体下肢骨骼模型包括骨盆模型、股骨模型和胫骨模型;所述骨盆模型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顶端相连并形成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的一端为所述骨盆模型的闭合端,与所述闭合端对应的一端为所述骨盆模型的开口端;其中,所述开口端为所述人体下肢骨骼模型的第一端;所述开口端为所述骨盆模型的顶部,所述闭合端为所述骨盆模型的底部;所述骨盆模型的底部通过球铰与所述股骨模型的一端连接;所述股骨模型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销轴铰接于所述胫骨模型的第一端上,所述胫骨模型绕所述第一销轴转动的平面与所述骨盆模型所在的平面呈预设的角度;所述股骨模型的中部固定于所述立柱的侧表面上;其中,所述胫骨模型的第二端为所述人体下肢骨骼模型的第二端;所述骨盆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包括:球面四杆机构、第一电机和传动带;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球面四杆机构固定在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球面四杆机构的主动件;所述球面四杆机构与所述人体下肢骨骼模型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胫骨运动参考点轨迹发生器包括:第二电机、圆盘形曲柄构件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圆盘形曲柄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三销轴铰接于所述圆盘形曲柄构件上;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销轴铰接于所述人体下肢骨骼模型的第二端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81642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