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陷性黄土大直径挤密桩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7779.1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6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周仁;王鸿运;李梦云;刘续;赵建海;黄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8 | 分类号: | E02D3/08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地址: | 43008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大直径挤密桩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将施工桩位分成多个批次,同一批次的施工桩位相互间隔;准备施工沉管,包括成孔桩管、锤击保护套和多个不同直径管靴,根据设计桩径选择符合要求的管靴,其中最大直径的管靴直径与设计桩径相等;分批对每个批次的桩位进行施工,桩孔的施工分两次成孔,第一次将管靴按照直径由小到大的顺序安装,第二次将管靴按照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安装,每个批次的桩孔施工完成后对该批次桩孔进行夯填,然后再进行下一批次的桩位施工。本次发明可快速形成大直径的挤密桩,提高现场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减少挤密桩数量,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复合地基承载力。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 挤密桩 管靴 桩位 湿陷性黄土 施工效率 顺序安装 成孔 桩径 桩孔 复合地基承载力 桩孔施工 直径管 沉管 锤击 桩管 相等 | ||
【主权项】:
1.一种湿陷性黄土大直径挤密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平整待处理场地,依据设计图纸确定施工桩位以及施工桩的设计桩径,并进行测量放点工作,将所有的施工桩位分成多个批次进行施工,同一批次的施工桩位相互间隔;(2)准备施工设备,所述施工设备采用大直径桩孔施工沉管,所述施工沉管包括管身设有一对或多对竖向导槽与多个环形限位槽的成孔桩管、套设在成孔桩管锤击端的锤击保护套和多个能匹配套设在成孔桩管外且内壁设有一对或多对导块的不同直径管靴,成孔桩管上的多个环形限位槽按照2~3m的间距等距分布,且每个环形限位槽与多条竖向导槽连通,管靴上导块高度小于或等于环形限位槽的高度,每个管靴的底端做成尖刃脚,其刃脚斜面与水平面交角不小于45°,所述锤击保护套筒的截面呈倒置等腰梯形;(3)根据设计桩径的大小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管靴,其中最大直径的管靴直径与设计桩径相等,且相邻两个管靴的直径差相等;(4)首先施工第一批次的桩位,按照管靴直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从成孔桩管的锤击端向下安装管靴,每个管靴通过其内壁的导块沿着竖向导槽下滑至设计高度的环形限位槽处,并通过旋转管靴,使导块卡设在设计高度的环形限位槽内,将管靴固定,然后将安装好管靴的沉管其锥形尖端对准施工桩位,并套上锤击保护套,采用冲击或振动的方式进行第一次锤击沉管作业,致使沉管下降至设计桩位,形成上大下小阶梯状的桩孔;(5)停止作业,拔出沉管,并检测成桩桩孔的孔深和孔径,待满足设计要求即可进行二次沉管施工;(6)先将成孔桩管上的锤击保护套筒和管靴依次拆卸,并按照管靴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再次从成孔桩管的锤击端向下安装管靴,其安装过程与步骤(3)中管靴安装过程相同,其最大直径的管靴安装后其刃脚斜面的最底端与成孔桩管锥形尖端的顶端面在同一高度;并将安装好管靴的沉管其锥形尖端对准步骤(4)中施工形成的桩孔,套上锤击保护套筒,采用冲击或振动的方式进行第二次锤击沉管作业,致使沉管下降至设计桩位,形成通长大直径的设计桩孔;(7)停止作业,拔出沉管,并检测成桩桩孔的孔深和孔径,待满足设计要求后重复步骤(4)至步骤(6)中的过程开始施工第一批次桩位中的下一个桩孔,其桩孔隔行隔点施工;(8)待第一批次所有桩位的桩孔施工完成之后,对第一批次施工的桩孔进行夯填作业,每个桩孔的夯填作业工作分层进行,夯填料采用素土或灰土或水泥土,其填料平均压实系数不低于0.97,其中压实系数最小值不低于0.93;(9)待第一批次的桩孔夯填完成之后,重复步骤步骤(4)至步骤(8)依次完成其它批次桩位桩孔和夯填过程,致使所有的桩位施工完成形成大直径挤密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7777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