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RC的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0690.6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0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郭健;沈宏丽;吴益飞;周梦兰;洪宇;林立斌;黄迪;王天野;薛舒严;钱抒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21/00 | 分类号: | H02P21/00;H02P6/08;H02P21/18;H02P2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孟睿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RC的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ARC控制器设计包括:建立电机数学模型,转换成状态方程,作出相关假设,进行电机速度环、转矩和磁链环设计,最终求得电压控制量;将电压控制量作用于SVPWM模块,进而控制电机转速。本发明提高了电机系统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有效实现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平稳、可靠的转速控制。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rc 超高速 永磁 同步电机 转速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ARC的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ARC控制器,根据转子磁链给定值ψs*、电机转速给定值w*、电机转速反馈w、定子电流在电机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轴上的分量iα和iβ、电机电磁转矩Te、以及定子磁链在电机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轴上的分量ψα和ψβ此8个控制量得到电压控制量,即定子电压在电机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轴上的分量uα、uβ;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转换成状态方程,并作出相关假设;步骤1具体为:步骤1‑1:建立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如下式所示,
其中,Rs电机定子电阻,Ld、Lq为定子绕组在电机两相旋转坐标系d‑q轴上的等效电感,uα、uβ、iα、iβ、ψα、ψβ分别为定子电压、定子电流和定子磁链在电机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轴上的分量,
为定子电压、定子电流和定子磁链在电机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轴上的分量的导数,ψ为定子磁链,J为机械转动惯量,B为阻转矩阻尼系数,pn为电机极对数,
为转子角速度及其导数,θ为转子的角度,ψf为转子磁链,Tl为负载转矩,Te为电磁转矩,Eα、Eβ为磁动势在电机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轴上的分量;步骤1‑2:引入建模误差和不确定干扰的未知非线性因素对电机数学模型进行优化,确定状态变量并将数学模型转换成状态模型:其中,首先,在Ld=Lq的基础上,定义变量如下:x1=ω,x2=Te,x3=ψ2,θ1=Rs,θ2=Tl![]()
a5=2ψαiα+2ψβiβ,a6=2ψα,a7=2ψβ然后,将电机数学模型按下式所示方式进行描述,
式中,不确定参数θ1、θ2选取定子电组Rs和负载转矩Tl,即令θ1=Rs,θ2=Tl;系统状态变量x1、x2、x3为电机转速、电磁转矩和定子磁链平方,
为电机转速、电磁转矩和定子磁链平方的导数;Δ1、Δ2分别为电磁转矩和定子磁链平方下的模型误差和系统扰动;步骤1‑3:针对电机ARC控制器设计要求,作出以下的假设:假设1:不确定参数θ=[θ1,θ2]和未知非线性因素Δi,i=1,2均是有界的,即:
式中,δi>0为较小的常数、Ωθ为θ的取值集合,θmin为不确定参数的最小值矩阵,θmax为不确定参数的最大值矩阵,θ1min、θ2min分别为Rs、Tl的最小值,θ1max、θ2max分别为Rs、Tl的最大值;假设2:系统状态变量x=[x1 x2 x3]T可估计得到,系统期望信号即转速设定值
和定子磁链设定值平方
已知,并且
步骤2,根据电机转速给定值w*、电机转速反馈值w,设计电机速度环,计算获得电磁转矩给定值
其中转速误差e1=ω‑ω*,中间变量
中间变量
中间变量x2=Te为电机电磁转矩,k1为大于0的可调正数,
为负载转矩估计值,ε1为一大于0的正数,h1为
的上界值,
为中间常量,![]()
为定子电阻的估计误差,
为负载转矩估计误差,T为矩阵的转置,pn为电机极对数,B为阻转矩阻尼系数,J为机械转动惯量;步骤3,根据电磁转矩给定值
和电磁转矩Te,定子磁链在电机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轴上的分量ψα和ψβ,转子磁链给定值ψs*,设计电机转矩环和磁链环,求得控制输出的电压控制量uα、uβ;步骤4,根据电压控制量uα、uβ,结合逆变器对电机进行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步骤5,重复步骤2‑4,直至电机转速达到给定指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5069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风球型支座
- 下一篇: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低功耗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