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向匹配的推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9833.7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1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卓华;黄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向匹配的推荐方法,包括获取供应数据步骤;获取需求数据步骤;吸引度Att1计算步骤;寻找吸引度最近邻步骤;吸引度Att2计算步骤;相互吸引度计算步骤;推荐步骤。本发明通过自身用户的资源信息、搜索记录以及浏览记录的获取,计算自身用户的需求数据以及供应数据,结合他人用户需求数据以及供应数据,判断自身用户以及他人用户的吸引度,并将吸引度高的他人用户推荐给自身用户。本发明利用互联网中用户相互之间的兴趣以及供需关系,弥补了现有推荐方法中仅考虑用户单方面关系的缺点,具有较大实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向 匹配 推荐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双向匹配的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供应数据步骤:服务器获取自身用户的资源信息,以及获取他人用户对资源信息的评价信息,得到自身用户的供应数据,生成供应矩阵;获取需求数据步骤:服务器分析自身用户的搜索记录以及浏览记录,获取自身用户的需求数据,生成需求矩阵;吸引度Att1计算步骤:根据所述供应矩阵以及需求矩阵,计算自身用户需求数据以及他人用户供应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记为他人用户对自身用户的吸引度Att1;寻找吸引度最近邻步骤:设定第一阈值,设定最近邻集合,将吸引度大于第一阈值的他人用户添加至最近邻集合;吸引度Att2计算步骤:根据所述供应矩阵以及需求矩阵,计算自身用户供应数据与最近邻集合中他人用户需求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记为自身用户对他人用户的吸引度Att2;相互吸引度计算步骤:根据所述吸引度Att1以及吸引度Att2,计算自身用户和最近邻集合中他人用户的相互吸引度;推荐步骤:设定第二阈值,将相互吸引度大于第二阈值的他人用户推荐给自身用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8983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