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废处理厂中渗透液入调节池前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3148.9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5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510627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固废处理厂中渗透液入调节池前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固体杂质过滤池和絮凝沉淀装置,所述固体杂质过滤池通过混料器与絮凝沉淀装置连接,混料器上设置有原水进入管、处理水进入管和混料出水管,所述原水进入管与固体杂质过滤池出水口连接,所述絮凝沉淀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絮凝机构、降温机构、沉淀机构和微絮体捕捉机构。利用本发明的预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处理渗透液,大大提高了预处理的处理效率,经预处理后的渗透液中重金属明显减少,COD含量大大降低,提高渗透液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污泥生物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液 预处理系统 固体杂质过滤 絮凝沉淀装置 进入管 预处理 调节池 混料器 原水 污泥生物处理 捕捉机构 处理效率 降温机构 可生化性 依次连接 出水管 出水口 处理水 重金属 混料 絮凝 絮体 沉淀 | ||
【主权项】:
1.一种固废处理厂中渗透液入调节池前预处理系统,包括固体杂质过滤池(1)和絮凝沉淀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杂质过滤池(1)通过混料器(3)与絮凝沉淀装置(2)连接,混料器(3)上设置有原水进入管(301)、处理水进入管(302)和混料出水管(303),所述原水进入管(301)与固体杂质过滤池(1)出水口连接,所述絮凝沉淀装置(2)包括依次连接的絮凝机构(201)、降温机构(202)、沉淀机构(203)和微絮体捕捉机构(204),所述絮凝机构(201)包括外絮凝筒体(2011)、设置在外絮凝筒体(2011)内的内絮凝筒体(2012)以及覆盖在内絮凝筒体(2012)上的筒盖(2013),所述外絮凝筒体(2011)的顶部端面与内絮凝筒体(2012)的顶部端面通过封闭板连接,从而使外絮凝筒体(2011)、内絮凝筒体(2012)和封闭板之间形成加热腔体,且加热腔体内循环流动有由换热器所提供的蒸汽,所述筒盖(2013)上穿设有絮凝剂进入管、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混料出水管(303)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底端伸入至内絮凝筒体(2012)的底部,筒盖(2013)下方设置有搅拌轴(2018),搅拌轴(2018)上设有多个柔性搅拌带(2019),所述降温机构(202)包括降温筒(2021)、设置在降温筒(2021)上方的喷水管(2022)和设置在降温筒(2021)下部的第二排水管,所述喷水管(2022)的一端通过水泵与第一排水管的顶端连接,喷水管(2022)的另一端封闭,且喷水管(2022)的两侧开设有多个排水通孔(2023),从而使由排水通孔(2023)排出的水在空中降温后落入降温筒(2021)内,所述沉淀机构(203)包括沉淀筒(2031)以及设置在沉淀筒(2031)上的第三进水管和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与第二排水管连接,所述沉淀筒(2031)底部铺设有吸附层(2032),吸附层(2032)上方设置有防止填料流失的钢网(2033),所述第三排水管通过两个支管分别将沉淀筒(2031)上方的处理水送入至处理水进入管(302)和微絮体捕捉机构(204),所述微絮体捕捉机构(204)包括捕捉池(2041)以及分别设置在捕捉池(2041)两端的第四进水管和第四排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通过所述支管与第三排水管连接,所述捕捉池(2041)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拦截区和第二拦截区,所述第一拦截区内设置有多个微絮体拦截斜管(2042),所述第二拦截区内设置有多个拦截网(204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5314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端嵌入式螺母的固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工业废水、废气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