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芦荟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6535.0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5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雪立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B79/02;C09K17/4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30 | 代理人: | 张浩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荟的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选地与整地、幼苗的选择、幼苗的移栽、灌溉、施肥、田间管理、采收、轮作等步骤。本发明的芦荟种植方法,具有可靠性高、效果好、绿色环保等优点,提高了芦荟的质量,为芦荟的产业化种植提供了基础;土壤改良剂明显提高了芦荟的叶片大小、厚度和含水量,还可以疏松板结土壤,利于芦荟等多肉叶类植物的生长;芦荟与豆科植物的轮作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种植的应用及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芦荟 种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芦荟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砂质土壤的种植田,深耕土地25~35cm,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600~780kg、土壤改良剂50~80kg;种植田晾晒15~20天后,以距离1.3~1.5m开厢,厢沟宽40~50cm,沟深15~25cm;形成芦荟种植的厢面宽约1.3~1.5m,每10厢开宽40~60cm、深25~35cm的沟排水;(2)幼苗的选择:选择发育良好、叶片饱满的芦荟幼苗,保留2~3片叶子;(3)幼苗的移栽:在厢面上每厢栽种两行芦荟幼苗,行距为50~60cm,株距为50~60cm,厢面上两行芦荟交互种植;移栽芦荟幼苗时,土埋至最下一叶基部,种植后1~2天灌定根水以使芦荟幼苗尽早返青,随灌随排;(4)灌溉:田间土壤发白或芦荟叶片从顶端开始微发红、微皱缩为灌溉标准,灌溉后达到芦荟植株根部的土壤湿润并下渗到地表下20~30cm为宜;(5)施肥:幼苗移栽40~45天后开始追肥,追肥根据不同地块芦荟长势、外观选择地块进行土壤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有机质含量1‑3%、全氮含量460‑500mg/kg、全磷含量50‑80 mg/kg、全钾含量60‑75mg/kg为准;(6)田间管理:芦荟幼苗返青后,当杂草长高至10~12cm时进行除草,花薹抽岀至高20~25cm时立即摘除,并及时清除老叶及枯坏叶片;(7)采收:在芦荟苗种植12~13个月之后,采收单片重量超过500g的芦荟鲜叶,之后每4~6个月采收一次,平均每株芦荟一次采收12~15片鲜叶;(8)轮作:每栽种一个种植期进行轮作一次,轮作期半年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雪立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雪立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1653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薯与芝麻套种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延长乌桕观赏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