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制冷片控制手机温度的外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7991.7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9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任悦;曲鑫淼;李雅峰;李嘉瑞;邱大均;张馨雅;程浩;李雪岩;刘憬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M1/18 | 分类号: | H04M1/18;F25B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家用手持电子产品温度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制冷片控制手机温度的外壳装置。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导体制冷片控制手机温度的外壳装置,所述外壳装置的构造由多个工作层组成,按照贴近手机后盖的内侧向外侧方向,所述外壳装置工作层的分布依次为手机壳内表面层、半导体制冷及温控层、石墨散热片层、隔热层、手机壳外表面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的热电制冷技术具有制冷速度快、热惯性小、无振动、无噪音、寿命长、易安装的特点,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制冷 控制 手机 温度 外壳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半导体制冷片控制手机温度的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装置的构造由多个工作层组成,按照贴近手机后盖的内侧向外侧方向,所述外壳装置工作层的分布依次为:手机壳内表面层、半导体制冷及温控层、石墨散热片层、隔热层、手机壳外表面层;所述手机壳内表面层使用材料为铝合金,厚度为0.2mm;所述手机壳外表面层,使用材料为铝合金聚酰亚胺薄膜和硅胶,厚度为0.3mm;手机壳内表面层和手机壳外表面层对所述半导体制冷及温控层、石墨散热片层和隔热层起到保护和封闭作用,同时可以降温散热及防水防尘;所述半导体制冷及温控层包括:Lighting USB数据传接器、微型温度传感器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Lighting USB数据传接器由lighting USB数据插头、电阻、控制芯片、三极管、lighting USB数据接口组成;所述Lighting USB数据插头插入手机的充电接口中,从手机中取电,进而为半导体制冷片供电;所述电阻用以调节通过该数据接口的电流;所述控制芯片作为温控层核心单元,控制调节温控层元件的运行;所述三极管的饱和状态和截止状态分别用以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启动和停止;所述Lighting USB数据接口用来与外部的充电器相连,保证用户在不拆卸手机外壳装置的情况下,对手机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所述微型温度传感器由热敏式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开关组成;由于手机的正常工作温度介于0℃到35℃之间,人的手掌温度约为3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控制手机温度的外壳装置将31.5℃作为该触发温度,将26.5℃作为复位温度;所述热敏式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手机温度,当检测温度达到触发温度31.5℃时,所述温控开关自动断开;当检测温度降至复位温度26.5℃时,所述温控开关自动闭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紧贴手机壳内表面层,用以吸收手机散发的热量;所述热端紧贴石墨散热片层,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和热端共同作用实现制冷,并保证制冷片的持续工作;所述石墨散热片层,石墨具有片状结构,使热量沿石墨片层方向均匀导热;所述石墨散热片层内侧紧贴微型半导体制冷片热端,外侧紧贴隔热层,顶端及底端部分紧贴手机壳外表面层,通过手机壳外表面层的人手握持盲区部分,将手机的热量散发出去;所述隔热层紧贴石墨散热片层,隔热层面积小于石墨散热片层,位于外壳装置的中间部位;隔热层保证微型半导体制冷片热端传至石墨的温度,不会被人的手掌所感知,也防止手掌的热量导入手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8799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