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十二烷氧基苯基卟啉苯甲酰胺辛烷亚胺‑苝‑癸烷亚胺己氧基苯并菲三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268050.1 申请日: 2017-04-22
公开(公告)号: CN107033165A 公开(公告)日: 2017-08-11
发明(设计)人: 孔翔飞;张洲洋;宫宏康;黄兰芳;王桂霞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7D519/00 分类号: C07D51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41004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十二烷氧基苯基卟啉苯甲酰胺辛烷基‑苝二酰亚胺‑癸氧基己氧基苯并菲三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发明的合成路线如下第一部分是以邻苯二酚为原料得到10‑氨基癸氧基苯并菲;第二部分以苝四甲酸二酐为原料,合成己氧基苯并菲氧癸基苝亚胺二丁酯;第三部分是合成带有一个氨基支链的卟啉化合物;第四部分是将上述第二、三部分得到的中间体在咪唑中发生酰胺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本发明设计并合成了以烷氧基卟啉和烷氧基苯并菲作为电子给体,柔性烷氧基链为桥体,苝二酰亚胺单元为电子受体的三元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可以应用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
搜索关键词: 十二 烷氧基 苯基 卟啉 甲酰胺 辛烷 亚胺 癸烷 己氧基苯 三元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主权项】:
本发明涉及一种十二烷氧基苯基卟啉苯甲酰胺辛烷亚胺‑苝‑癸烷亚胺己氧基苯并菲三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合成路线如下:(1)邻己氧基苯酚(化合物1)的合成:将邻苯2.2g二酚与溴3.96g代正己烷加到100mL的单口烧瓶中,再向烧瓶中加入少量的碘化钾做催化剂,同时加入6.9g无水碳酸钾和30mL的无水乙醇,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加热至80℃回流,恒温反应24小时后结束反应。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进行萃取处理,先加入100mL的水,然后加入二氯甲烷30mL,收集有机层,在分次加入适量的二氯甲烷,直至新加入的二氯甲烷无色;重复该步骤三次,其中前两次加入的为水,最后一次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把收集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得到的粗产物为液体。对粗产物进行蒸馏处理,收集温度在140℃左右的馏分,得到纯的化合物邻己氧基苯酚1.67g,产率35%。1H NMR(300MHz,CDCl3)δ:6.95‑6.82(m,4H),5.68(s,1H),4.02(m,2H),1.83‑1.76(m,2H,J=6.6Hz),1.48‑1.31(m,6H),0.91(m,3H)。(2)邻二己氧基苯(化合物2)的合成将2.2g邻苯二酚与8.25g溴代正己烷加到100mL的单口烧瓶中,再向烧瓶中加入少量的碘化钾做催化剂,同时加入6.9g无水碳酸钾和30mL的无水乙醇,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加热至80℃回流,恒温反应24小时后结束反应。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进行萃取处理,先加入100mL的水,然后加入二氯甲烷30mL,收集有机层,在分次加入适量的二氯甲烷,直至新加入的二氯甲烷无色;重复该步骤三次,其中前两次加入的为水,最后一次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把收集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得到的粗产物为液体。对粗产物进行蒸馏处理,收集温度在150℃左右的馏分,得到纯的化合物邻二己氧基苯5.34g,产率96%。1H NMR(300MHz,CDCl3)δ6.89(s,4H),3.99(m,4H),1.83‑1.76(m,4H,J=7.0Hz),1.49‑1.31(m,12H),0.9(m,6Hz)。(3)单羟基五己氧基苯并菲单体3的合成将1.16g化合物1和3.32g化合物2加入到滴液漏斗中,取60mL二氯甲烷加入滴液漏斗中,使化合物1和化合物2混合均匀;另取80mL二氯甲烷加入250mL的单口烧瓶中,并向其中加入三氯化铁12.96g,打开搅拌,加入硝基甲烷8mL;冰水浴,保持温度在0‑5℃,滴加混合液,控制流速40分钟滴完,反应2.5小时,反应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反应结束后加入30mL甲醇停止反应,再加入适量的水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减压旋干,得到黑褐色固体粗产物。柱层层析法分离物质,淋洗液为石油醚:乙酸乙酯=40:1,纯的单羟基五己氧基苯并菲为棕色液体,凝固后为紫色固体。1H NMR(400MHz,CDCl3)δ:7.96(s,1H),7.83(s,3H),7.82(s,1H),7.77(s,1H),5.91(s,1H),4.31‑4.19(m,10H),1.98‑1.90(m,10H),1.59‑1.40(m,30H),0.96‑0.92(m,15H);13C NMR(100MHz,CDCl3)149.12,148.99,148.79,148.72,145.82,145.23,123.92,123.61,123.54,123.19,122.95,107.58,107.39,107.29,107.22,106.42,104.31,69.91,69.86,69.59,69.09,31.68,31.64,31.62,29.46,29.40,29.27,25.85,25.82,22.65,22.61,14.05。(4)溴癸烷氧基五己氧基苯并菲(化合物4)的合成将2g化合物3和4.84g的1,10‑二溴癸烷加入到100mL的单口烧瓶中,再加入0.26g四丁基溴化铵;有机相的溶剂为二氯甲烷,无机相为水,且二氯甲烷和水的体积比为2:1。加入二氯甲烷30mL,水15mL,然后称取氢氧化钾0.6g加入体系,打开搅拌,室温下反应24小时,观察实验进程,直至实验结束。反应结束后进行萃取处理,先加入100mL的水,然后加入二氯甲烷30mL,收集有机层,在分次加入适量的二氯甲烷,直至新加入的二氯甲烷无色;重复该步骤三次,其中前两次加入的为水,最后一次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把收集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得到的粗产物,柱层层析法分离提纯,淋洗液为石油醚:二氯甲烷=5:1,最后得到2.52g化合物4。(5)癸烷桥连五己氧基苯并菲、邻苯二甲酰亚胺(化合物5)的合成将2.52g化合物4和0.62g邻苯二甲酰亚胺钾加入到干燥处理后的单口烧瓶中,然后再加入0.086g碘化钾和DMF 30mL,连接好冷凝装置,打开搅拌,升温至100℃反应8h,观察实验进程,直至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进行萃取处理,先加入100mL的水,然后加入二氯甲烷30mL,收集有机层,在分次加入适量的二氯甲烷,直至新加入的二氯甲烷无色;重复该步骤三次,其中前两次加入的为水,最后一次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把收集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得到的粗产物,柱层层析法分离提纯,最后得到2.16g化合物5,产率为80.6%。(6)3,6,7,10,11‑五己氧基‑2‑癸伯胺苯并菲(化合物6)的合成将2.16g化合物5加入到100mL的单口烧瓶中,然后加入85%的水合肼10mL,另外加入50mL的乙醇,打开搅拌,升温至90℃中水解,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进行萃取,先加入100mL的水,然后加入二氯甲烷30mL,收集有机层,在分次加入适量的二氯甲烷,直至新加入的二氯甲烷无色;重复该步骤三次,其中前两次加入的为水,最后一次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把收集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得到的粗产物,柱层层析法分离提纯,淋洗液为二氯甲烷:甲醇=10:1,得到纯的1.7g化合物6。(7)苝四甲酸四丁酯(化合物7)的合成配制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然后称取3.8g的3,4,9,10‑苝四羧酸酐加入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在75℃下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收集滤液,向滤液中加入13.9g的1‑溴代正丁烷和四丁基溴化铵,在100℃下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萃取,先加入100mL的水,然后加入二氯甲烷30mL,收集有机层,在分次加入适量的二氯甲烷,直至新加入的二氯甲烷无色;重复该步骤三次,其中前两次加入的为水,最后一次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把收集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得到粗产物,用二氯甲烷/乙醇重结晶,过滤,得滤饼6.0g,产率94.8%。Mp:162.6‑163.8℃。(8)苝单酐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8)的合成将6.0g化合物7加入到250mL的单口烧瓶中,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甲苯8mL和正庚烷40mL(甲苯和正庚烷的体积比为1:5),升温至86℃搅拌1小时,然后再加入1.75g对甲苯磺酸,升温至95℃,恒温反应3小时;期间对实验进程进行观测,直至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减压抽滤,得滤饼。然后用二氯甲烷/甲醇重结晶,重复三次,得到红色固体4.36g,产率91%。(9)癸烷亚胺五己氧基苯并菲‑苝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9)的合成化合物6和化合物8按摩尔比1:1投入到单口烧瓶中,加入适量的咪唑做溶剂,升温至130℃反应。反应持续5小时左右。反应结束后进行萃取,先加入100mL的水,然后加入二氯甲烷30mL,收集有机层,在分次加入适量的二氯甲烷,直至新加入的二氯甲烷无色;重复该步骤三次,其中前两次加入的为水,最后一次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把收集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蒸得到红色粗产物,柱层层析提纯,得到目标产物中间体。(10)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醛(化合物10)的合成:将2.44g对羟基苯甲醛,6.73g溴代十二烷和5.52g无水碳酸钾,溶于20mL经CaH2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搅拌12小时。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100mL水中,用20mL二氯甲烷萃取,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有机层,经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后,用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提纯(淋洗液是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积比为1:5‑1:2),得到淡黄色液体即化合物1(5.75g,产率98%)。bp>300℃,IR(KBr)νmax(cm‑1):1610,1380,1260,841;1H NMR(300MHz,CDCl3)δ/ppm:9.87(s,H),7.68(t,J=6.9Hz,2H),6.89(d,J=8.4Hz,2H),3.99(t,J=6.9Hz,2H),1.83‑1.76(m,J=6.9Hz,4H),0.96‑1.31(m,J=5.4Hz,10H).(11)5‑对苯甲酸甲酯基‑10,15,20‑三对十二烷氧基苯基卟啉(化合物11)的合成:将5.88g化合物10,1.20g对酰基苯甲酸甲酯和1.85g间硝基苯甲酸,溶于32mL二甲苯溶液,通过恒压滴液漏斗滴加32mL含有1.91g吡咯的二甲苯溶液10分钟,加热140℃搅拌3.5小时。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将180mL的无水甲醇倒入反应液中,静置后抽滤,得到紫色物质,用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提纯(淋洗液是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积比为1:2‑1:1),用二氯甲烷/无水甲醇=1:1重结晶,得到紫色固体即化合物2(2.3g,产率32.7%)。Mp 125.1‑126.2℃,IR(KBr)νmax(cm‑1):1720,1350,1240,803;1H NMR(400MHz,CDCl3)δ/ppm 8.90(d,J=6.0Hz,6H),8.76(d,J=4.7Hz,2H),8.44(d,J=8.0Hz,2H),8.30(d,J=8.0Hz,2H),8.16‑8.05(m,6H),7.29(d,J=8.4Hz,6H),4.15(d,J=5.6Hz,6H),4.11(s,3H),1.93(m,3H),1.77‑1.54(m,12H),1.51‑1.35(m,12H),1.06(m 9H),1.00(t,J=6.8Hz,9H),‑2.74(s,2H).(12)5‑对苯甲酰胺辛胺基‑10,15,20‑三对十二烷氧基苯基卟啉(化合物12)合成将1.3g化合物11加入到带磁子搅拌的100mL的单口烧瓶中,氮气保护,升温至85℃,分别和至少3倍摩尔量的1,8‑辛二胺反应,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进行萃取处理,先加入100mL的水,然后加入二氯甲烷30mL,收集有机层,在分次加入适量的二氯甲烷,直至新加入的二氯甲烷无色;重复该步骤三次,其中前两次加入的为水,最后一次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把收集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蒸得到红褐色粗产物。然后用柱层层析提纯,分别得到目标产物12。(13)十二烷氧基苯基卟啉苯甲酰胺辛烷亚胺‑苝‑癸烷亚胺己氧基苯并菲(化合物13)的合成化合物9和化合物12按摩尔量1:1投入到100mL的单口烧瓶中,同时接入适量的邻二氯苯和咪唑作为溶剂,氮气保护;打开搅拌,升温至140℃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经萃取、柱层层析分离提纯得到纯的化合物13。Mp 85.4‑86.8℃,1H NMR(500MHz,CDCl3)δ8.89(m,2H),8.86–8.81(m,1H),8.71(d,J=4.5Hz,1H),8.30(m,1H),8.19(d,J=8.0Hz,1H),8.17–8.08(m,4H),8.06(d,J=8.5Hz,2H),7.88(m,1H),7.79(m,1H),7.45(m,3H),7.24(m,2H),6.63(s,1H),‑2.90(s,1H).IR(KBr)νmax(cm‑1):3420,2912,2852,1692,1658,1590,1506,1468,1434,1382,1347,1246,1177,1035,967,845,798,737,629.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和溶剂均为分析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68050.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