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6765.3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3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殿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禾木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藏禾木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左正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第一壳体装置、按压装置、过滤装置、支撑板装置、支撑装置、第二壳体装置、挤压装置、净化装置,第一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进水框,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横杆、第一支撑杆、移动杆、握持杆、按压块、第一弹簧,过滤装置包括移动板、过滤框、挤压板、第二弹簧、密封框、密封板,支撑板装置包括支撑板、第一支架、第一定位杆、第三弹簧,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块、旋转杆、第一滚轮、连接环、拉线、第二支撑杆、第二滚轮、电机、输出轴,第二壳体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密封块、连接管、第二支架、排水管、阀门。本发明能够充分的清除掉污水中的污泥及颗粒杂质等,污水净化效果显著,污泥及颗粒杂质清除的彻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选矿 污水 回收 处理 循环 利用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的选矿污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第一壳体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上的按压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内的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下方的支撑板装置、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下方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右侧的第二壳体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上的挤压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内的净化装置,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方的进水框,所述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上的移动杆、位于所述移动杆上方的握持杆、位于所述移动杆下方的按压块、位于所述移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移动板、位于所述移动板下方的过滤框、位于所述过滤框下方的挤压板、位于所述过滤框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下方的密封框、位于所述密封框下方的密封板,所述支撑板装置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的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右侧的第三弹簧,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块、位于所述连接块上方的旋转杆、设置于所述旋转杆上端的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旋转杆上的连接环、位于所述连接环左侧的拉线、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端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侧的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包括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密封块、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方的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左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下方的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排水管上的阀门,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下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电缸左侧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左侧的推板、位于所述推板下方的过滤网、位于所述推板左侧的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下方的隔板,所述净化装置包括斜板、位于所述斜板上方的第三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三滚轮上的刷毛、位于所述斜板下方的顶靠板、位于所述顶靠板右侧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顶靠板左侧的第二海绵块;所述第一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进水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进水框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进水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贯穿所述第一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杆的上端与所述握持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挤压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按压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过滤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过滤框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框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所述过滤框的下表面与所述挤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密封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框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密封框的右表面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密封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上;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密封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上设有位于其上端的第一凹槽及位于其下端的第二凹槽,所述连接块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旋转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旋转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滚轮顶靠在所述密封板的下表面上,所述连接环的两端与所述旋转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枢轴连接,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拉线的左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右端与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拉线顶靠在所述第二滚轮上;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四通孔、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密封块呈圆柱体,所述密封块收容于所述第六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电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密封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七通孔,所述推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过滤网的上端与所述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海绵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五通孔的下方,所述推板及过滤网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海绵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板位于所述第七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二壳体枢轴连接,所述刷毛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三滚轮上,所述刷毛与所述第三滚轮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板的上端与所述斜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左端与所述顶靠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下表面及其左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板及斜板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海绵块的右表面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禾木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藏禾木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禾木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藏禾木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6676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