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生物活性玻璃微粒皮肤再生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2346.2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3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丹荣 |
主分类号: | A61L27/22 | 分类号: | A61L27/22;A61L27/20;A61L27/16;A61L27/10;A61L27/60;A61L2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生物活性玻璃微粒皮肤再生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制备玻璃粉体;步骤二,制备丝素蛋白浓缩水溶液;步骤三,将玻璃粉体、聚乙烯醇、壳聚糖溶液和丝素蛋白溶液混合并且搅拌均匀,真空脱泡即可得到共混液,采用冷冻‑干燥法获得四维多孔支架,将四维多孔支架与戊二醛溶液交联,反复清洗后,再次冷冻干燥,即可得到成品。本发明为创伤、烧伤等深度皮肤缺损和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性能良好的皮肤替代物,可以显著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瘢痕的增生,进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可以广泛应用于创伤、烧伤和外科整形等方面;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材料来源广泛,生产效率高,适用于产业化生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生物 活性 玻璃 微粒 皮肤 再生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负载生物活性玻璃微粒皮肤再生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正硅酸乙酯和磷酸三乙酯在2mol/L的硝酸催化下水解形成溶胶,后加入硝酸钙搅拌均匀,经过陈化、干燥、粉磨并且在680‑720摄氏度下煅烧2‑3小时后得到玻璃粉体;步骤二,用质量分数为0.05%的Na2CO3溶液煮沸处理生丝5次,每次1小时,温度为100摄氏度,浴比l:100,用蒸馏水充分洗净,自然干燥,得到纯丝素纤维,用摩尔比为1:2:8的CaCl2、CH3CH2OH和H2O三元溶剂溶解,溶液与生丝质量比为10:1,于75‑80摄氏度下搅拌溶解1‑2小时得到混合溶液,冷却后得到的溶液注入纤维素透析膜中,在流水中透析2‑4天,将透析后的溶液风干浓缩,得到丝素蛋白浓缩水溶液;步骤三,用质量分数为0.3%‑5%的乙酸溶液分别配制质量分数为0.1%‑1%的丝素蛋白溶液和质量分数为0.1%‑1%的壳聚糖溶液,将玻璃粉体、聚乙烯醇、壳聚糖溶液和丝素蛋白溶液混合并且搅拌均匀,其中壳聚糖溶液与丝素蛋白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4,每10ml壳聚糖溶液和丝素蛋白溶液的混合溶液之中含有1g玻璃粉体和0.5‑3g的聚乙烯醇,再进行真空脱泡即可得到聚乙烯醇‑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丝素蛋白共混液,将聚乙烯醇‑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丝素蛋白共混液注入模具中,采用冷冻‑干燥法,在零下50至零下5摄氏度的温度下冷冻干燥,获得聚乙烯醇‑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丝素蛋白四维多孔支架;将聚乙烯醇‑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丝素蛋白四维多孔支架与质量分数为0.05%‑1%的戊二醛溶液中交联1‑48小时,反复清洗后,再次在零下50至零下5摄氏度的温度下冷冻干燥,即可得到成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丹荣,未经李丹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6234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