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FDM系统中基于PTS算法降低峰均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7308.0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2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田斌;王婷;易克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田文英;王品华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OFDM系统中基于PTS算法降低峰均比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出现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的信号峰均比过高的问题。具体步骤包括:(1)输入待处理信号;(2)信号编码;(3)对二进制比特流进行数字调制;(4)对串行信号进行串并转换;(5)分割并行信号序列;(6)对V个子序列进行逆傅里叶变换;(7)对V个时域子序列进行分组;(8)获得M个时域最优子序列;(9)获得时域最优序列;(10)发送时域最优序列。本发明具有系统实现复杂度低和峰均比降低幅度比较大的优点,提高了通信系统发射机的功率利用率,可以满足移动用户终端设备对峰均比性能值的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ofdm 系统 基于 pts 算法 降低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OFDM系统中基于PTS算法降低峰均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输入待处理信号:向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发射端输入待处理的电信号;(2)信号编码:将输入的电信号分别通过信源编码器和信道编码器进行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得到二进制比特流;(3)对二进制比特流进行数字调制:使用数字调制器,对二进制比特流进行数字调制,得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串行信号序列;(4)对串行信号进行串并转换:通过串并转换器,将输入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串行传输的信号序列转换为并行传输的信号序列;(5)分割并行信号序列:(5a)采用相邻分割的方法,将长度为N的并行传输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信号序列分为V个互不重叠的子序列,每个序列的长度为N/V;(5b)对分割后的每个子序列进行相应的补零,得到V个长度为N的子序列;(6)对V个子序列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分别对V个长度为N的子序列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得到V个长度为N的时域子序列;(7)对V个时域子序列进行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V个时域子序列随机分成M个互不重叠的时域子序列组,每个时域子序列组包含K个时域子序列,得到M个时域子序列组;(8)获得M个时域最优子序列:分别对M个时域子序列组进行部分序列传输PTS操作,得到M个时域最优子序列;所述的部分序列传输PTS操作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任意选取一个时域子序列组;第二步,将当前阀值设置为100,将当前备选旋转因子组合设置为第一个旋转因子组合,将当前最优旋转因子组合设置为第一个旋转因子组合,旋转因子组合共WK个,其中,W表示旋转因子组合中每个旋转因子的取值个数,K表示当前时域子序列组含有的时域子序列个数;第三步,将当前时域子序列组中的每一个时域子序列与当前备选旋转因子组合中该时域子序列对应的旋转因子相乘,得到多个加权后的时域子序列;第四步,将所有加权后的时域子序列对应位置的元素相加后组成备选时域子序列;第五步,计算备选时域子序列中的元素的最大值,如果得到的最大值小于等于当前的阀值,则将当前阀值设置为当前的最大值,同时将当前最优旋转因子组合设置为当前备选旋转因子组合;第六步,判断备选旋转因子组合是否取完所有旋转因子组合,若是,则执行第七步,否则,将当前备选旋转因子组合设置为下一个还没有选取过的旋转因子组合,执行第三步;第七步,将当前时域子序列组中的每一个时域子序列与当前最优旋转因子组合中该时域子序列对应的旋转因子相乘,得到多个加权后的时域子序列,再将所有的加权后的时域子序列对应位置的元素相加,组成一个时域最优子序列;第九步,判断是否取完所有时域子序列组,若是,执行步骤(9),否则,将当前时域子序列组设置为下一个还没选取过的时域子序列组,执行第二步;(9)获得时域最优序列:对M个时域最优子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序列CSS操作,得到一个时域最优序列;(10)发送时域最优序列:将得到的时域最优序列通过信号发射机发送到信道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5730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