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51697.6 申请日: 2017-03-07
公开(公告)号: CN108566859A 公开(公告)日: 2018-09-25
发明(设计)人: 丁椿山;尹大桂 申请(专利权)人: 隆回县高龙桥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主分类号: A01G17/00 分类号: A01G17/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22000 ***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涉及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造林地的选择;(二)油茶良种的选择;(三)栽植;(四)幼林的管护;(五)成林的抚育管理;(六)林地的垦复;(七)林地除草;(八)林地间作套种;(九)林地施肥;(十)成林的修剪;(十一)油茶病虫害的防治;(十二)采收。本发明通过从油茶树的选地,到栽植,再到生长中各个时期的田间控制,采用全面系统的科学种植,使油茶苗成活率高,油茶树适应性强,并可实现提前挂果,解决了挂果晚、效益慢、产量低等问题,使得油茶林地的经济产出高,有助于推动我国茶油产业化发展,可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为大规模建立油茶生产基地提供示范样板。
搜索关键词: 油茶 林地 栽植 茶油 产业化发展 食用植物油 抚育管理 科学种植 油茶良种 油茶生产 油茶苗 造林地 除草 采收 管护 修剪 成活率 间作 套种 种植 病虫害 施肥 样板 田间 生长 防治 基地
【主权项】:
1.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造林地的选择:选择pH值4.5‑6的酸性红壤、黄壤或黄红壤地造林,指示植物为铁芒萁、映山红、白茅、马尾松、茶树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土层厚度60厘米以上;海拔800米以下、阳光充足的阳坡,林地开阔,坡度25度以下的中下坡;(二)油茶良种的选择:标准:选择一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杯I级苗、II级苗,或者选择两年生芽苗砧嫁接裸根苗I级苗、II级苗造林;(三)栽植:(1)裸根苗的栽植:a、栽植密度与品种配置:每亩密度75‑120株左右,适宜的行距为2.5‑3.0米,株距为2.0‑3.0米;品种配置要求选用5‑10个花期、果期相对一致的,适合本地区生长的良种;b、整地方式:秋季整地,冬春造林;小于15°缓坡采用全垦或带状整地;大于15°的陡坡采用撩壕成梯或保水鱼鳞坑方式;按规划密度定点,挖穴规格要求长宽深70厘米×70厘米×70厘米;c、施足基肥:挖穴后定植前,每穴施农家肥3公斤或饼肥1‑2公斤,将基肥施于穴底与底土拌匀,回填表土应高出土面5厘米左右,待充分沉降后栽植;d、造林季节:11月份到次年3月份造林,选择雨后阴天、小雨天气,要求栽植时土壤湿润;容器杯苗造林可延长1个月;e、种植方法:造林当天,将幼苗用50‑100ppm生根粉的黄泥浆蘸根后造林;栽植时在定植点挖一小穴,在根蔸处加些打细的黄心土做定植土,将苗木放入穴内,使根系自然舒展,加土分层压实,嫁接苗接口与地面平,再盖一层松土,浇定根水;(2)容器杯苗的栽植:栽植前期准备同裸根苗相同,不同之处是定植时:①在回填土中轻踏实;②挖比容器杯稍大的小穴;③将容器苗轻轻放入穴内,对使用塑料袋等不能降解的杯做容器时,要去掉容器后方可栽植;④以细土回填,用手从周边向容器苗方向压实,使土壤与容器苗紧密结合,不可大力向下挤压容器苗;⑤再盖上一层松土,以将容器苗老土覆盖为度;(四)幼林的管护:(1)地表覆盖:种植后在树蔸四周用稻草、抚育时铲的杂草等覆盖并压上薄层泥土,以利于保湿保苗,每株覆盖稻草或其他草质纤维等1‑2公斤;(2)补植:发现缺株或病株,要以同龄容器壮苗补植,并加强管理,使补植苗与林地幼苗生长基本保持一致;(3)抚育管理:①除草:每年2‑3次,第一次在5‑6月份进行,以后在每年8‑9月份进行;②培蔸:对未栽正的或根系裸露的苗木要及时扶正及培土,确保根系覆盖过嫁接口或苗木原覆土痕;③浅耕:夏季旱季来临前浅耕一次,并将铲下的草皮覆盖于树蔸周围的地表,给树基培蔸,以减轻地表高温的灼伤和旱害,做到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树、蔸边浅、冠外深,逐年加深;④蔸抚:以人工浅耕或刀砍等方式将树蔸周边1米范围的杂草、灌木等进行清除的抚育管理方法;(4)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条件下,第一年可以不施肥,次年起每年施肥2‑3次,在2‑3月或4‑5月施促梢肥,冬季12月施农家有机肥;(5)树型培育:油茶造林后,一年生芽苗砧嫁接容器杯苗在第二年冬季、两年生芽苗砧嫁接裸根苗于当年冬季在距接口30‑50厘米上定干,保留主干;定干后第1年,在20‑30厘米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定干后第2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注意摘心,控制枝梢徒长,并及时剪除扰乱树形的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枝等;幼树前三年摘掉花蕾,不让挂果,维持树体营养生长,加快起冠成形;(五)成林的抚育管理:(1)土壤改良:隔年深挖垦复,挖20‑25厘米深;垦复时做到平坡深,徒坡浅;大树老树深,幼树浅;树冠外深,树冠内浅;垦复在秋冬11月份结合冬季施肥时进行;(2)合理施肥:每年2‑4月施高氮复合肥0.3‑0.5公斤/株,促进新梢生长;两年施一次冬肥,于11‑12月进行,施以腐熟的农家肥10‑15公斤/株或肥饼或专用肥2公斤/株;(3)节水灌溉:7‑9月干旱时采用节水灌溉;(4)科学修剪:油茶修剪在采果后或春季萌动前进行;(5)引蜂授粉:油茶林地通过深挖垦复,使土壤疏松,有利于地蜂安营繁衍,要积极创造地蜂适宜的环境条件,传粉授粉;亦可进行油茶林放蜂授粉,提高坐果率,但放蜂前蜜蜂需服解毒灵;(六)林地的垦复:深挖垦复改良土壤,隔年进行;一般在秋冬11月份以后结合施肥时进行,深挖垦复深度以20‑30厘米为宜;为避免过量伤根也可分年度对角轮换进行,要做到两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深挖时要注意保护粗根;在未作梯的林地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林地保水、保土、保肥的能力,可结合垦复,沿环山水平带开挖30厘米×30厘米的竹节沟,每隔3‑5米留一个10厘米高的小土埂,沟距8‑10米;(七)林地除草:油茶幼林每年除草2‑3次,5‑6月份结合病虫害防治除草1‑2次,8‑9月份结合浅垦铲草1次;如采用草甘膦、农达等药剂除草,应避免喷到幼树上,或可加防护罩,以确保安全;(八)林地间作套种:在幼林期,林地进行科学间种,间作套种方法如下:①作物种植必须距离油茶树蔸周围60厘米,不与油茶幼树争光、争水、争肥;②种植作物要适时中耕除草、施肥;每中耕除草一次,就要给油茶树培蔸一次;③作物采收后,要将剩余物进行堆沤腐熟、翻入林地,既改良土壤,又增加肥力;(九)林地施肥:幼树幼林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造林当年通常不施肥,在底肥不充足的情况下,可在6‑7月苗木恢复后适当浇些稀薄的人粪尿或每株点施0.5两的尿素,距树蔸30厘米以上;造林后第二年起,3月份新梢萌动前半月左右施入尿素等速效氮肥1两/株;11‑12月施越冬肥,以土杂肥或粪肥5公斤/株或饼肥、专用有机肥等1‑2公斤/株;随着树体的增长,每年的施量逐年递增;油茶成林施肥要氮磷钾合理配比,每年2‑4月施追肥,每株施高氮复合肥0.25‑0.5公斤;每两年于11‑12月施冬肥,每株施腐熟的农家肥10‑15公斤或饼肥2公斤;施肥可采用穴施、沟施;沿水平带和油茶树冠投影外缘,两树之间挖两条平行沟,沟长60厘米,宽30厘米,深10‑30厘米,施入肥料后拌匀覆土,陡坡地均要施在油茶树的坡上沿;(十)成林的修剪:修剪在采果后和春季萌动前进行,冬季可重,夏季需轻;修剪原则: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修冠内、后修冠外,要求小空,内饱外满,左右不重,枝叶繁茂,通风透光,增大结果体积,做到确保树势,立体结果;具体如下:(1)清脚枝,保留30厘米左右的枝下高,剪去因位置过低或过里而变弱的干枯衰老枝、下脚枝;(2)定树型,保留3‑5个骨干主枝,按方位均匀布局;以及各干枝条为基础培养二、三级枝组;(3)亮天窗,控制树高2‑3米,对于过分郁闭的树型,应剪除少量直立大枝,开好“天窗”,提高立体结果能力;(4)修内膛,在通风透光好的内膛保留一定量的结果枝组,剪去病虫枝、寄生枝等;对衰老的枝组及时进行回缩修剪或从基部剪去,在旁边再另外选择适当部位的强壮枝进行培养补充;(十一)油茶病虫害的防治:油茶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烟煤病、软腐病和根腐病;油茶主要虫害有油茶蛀茎虫、蓝翅天牛、油茶棉疥、茶籽象甲和油茶叶蜂;(1)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a、炭疽病:多发于7‑8月,挖除严重病害株,并结合复壮修剪,清除病枝、病叶、病果等;油茶林要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防治方法:早春新梢生长后,喷洒1%波尔多液保护,5‑9月果病盛发期,选用百菌清、多菌灵等灭菌药喷洒;b、软腐病:多发于3‑6月和11‑12月;采用改造过密林分,适量整枝修剪;冬春结合修剪,清除病叶、病果、病枯梢等;防治方法:春梢展叶后用波尔多液在晴天喷雾防治,药效可持续20天以上;c、根腐病:多发于4‑5月和9‑10月;采用土壤通风排水,拌石灰,用多菌灵、退菌特等药物浇根防治;(2)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a、毒蛾:树蔸培土7‑10厘米打实,使土中蛹不能羽化,将枯黄或灰白色膜质被害叶片摘掉,杀灭幼虫;b、象鼻虫:把收摘回来的茶果在晒场翻晒后注意场地清理时杀灭幼虫,利用油茶象鼻虫假死性和飞翔能力差的弱点,进行人工捕捉消灭;c、蓝翅天牛:将被害侧枝刻痕以上部分剪除烧毁,捕捉成虫;成虫羽化期间,可以在每天早晨进行人工捕杀;d、蛀茎虫:在成虫羽化盛期,夜间用灯光诱杀,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成虫喷洒90%敌百虫、20%乐果乳剂;(十二)采收:油茶籽于公历10月8、9日前后成熟的,采收为寒露籽;油茶籽于公历10月23、24日前后成熟的,采收为霜降籽;采收期是在果实成熟前3天开始到后7天,当油茶的果皮光滑,色泽光亮,籽壳呈深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种肉白中带黄,呈现油亮,同株树上5%的果实出现开裂时就可采收;采摘茶果时不伤枝干和花苞;采回的茶果及时摊开翻晒3‑4天后,茶果自然开裂,未分离的用人工剥离,然后过筛扬净,继续晒干;晒好的油茶籽应放在通风干燥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回县高龙桥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隆回县高龙桥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5169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