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主动悬架的有限时间混合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9938.7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6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薛文平;李康吉;陈前;江辉;刘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7/018 | 分类号: | B60G17/0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主动悬架的有限时间混合控制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根据主动悬架系统动力学方程,构建系统数学模型;2)选择车身垂直加速度作为控制输出,对开环悬架系统进行有限时间混合性能分析;3)选择悬架行程、轮胎动静载荷比以及执行器输出力作为约束输出,基于有限时间混合性能分析结果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并计算路面扰动能量的上界。本发明发挥有限时间混合性能在刻画系统暂态行为方面的优势,将其应用到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减振控制中,既考虑控制输出的能量优化,又考虑其峰值优化。在满足悬架硬约束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特别适用于承受冲击型路面扰动的场合。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主动 悬架 有限 时间 混合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汽车主动悬架的有限时间混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主动悬架系统动力学方程,构建四分之一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步骤2.选择车身垂直加速度作为悬架系统的控制输出,对开环悬架系统进行有限时间混合性能分析;步骤3.选择悬架行程、轮胎动静载荷比及执行器输出力作为约束输出,基于有限时间混合性能分析结果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并计算路面扰动能量的上界;所述步骤1中,四分之一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构建为:
公式(1)中,状态向量
其中x1(t)为悬架行程,x2(t)为轮胎形变,x3(t)为簧上质量速度,x4(t)为簧下质量速度,上标“T”表示向量或矩阵的转置;u(t)为执行器输出力;w(t)为路面不平引起的扰动输入;A、B和Bw分别为系统矩阵、输入矩阵和扰动矩阵;所述步骤2中,悬架系统的控制输出可表示为:
其中z1(t)为控制输出,
为车身垂直加速度,C1为状态‑输出矩阵,D1为输入‑输出矩阵;所述步骤3中,悬架行程、轮胎动静载荷比以及执行器输出力这三个约束输出应分别满足|z21(t)|=|C21x(t)|≤zmax、z22(t)=C22x(t)≤1和|z23(t)|=|C23x(t)|≤umax,其中C21、C22和C23为相应的约束输出矩阵,zmax和umax分别为悬架行程和输出力的限制值;所述步骤2中,对开环悬架系统进行有限时间混合性能分析,得出:如果存在适维正定对称矩阵P以及标量α≥0,γ>0,满足![]()
则开环悬架系统关于(β1,β2,Tf)是输入‑输出有限时间稳定的,且具有有限时间H∞性能γ;矩阵不等式(3a)和(3b)中,β1、β2、Tf和γ为有限时间混合性能参数,分别对应扰动输入能量上界、控制输出峰值上界、有限时间区间长度和输出输入能量比上界;符号“<”表示对应矩阵为负定的;所述步骤3中,基于有限时间混合性能分析结果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得出如下最小化问题:
其中优化变量Q为适维正定对称矩阵,优化变量L为适维矩阵,优化变量α为非负标量;I表示适维单位阵,通过求解以上最小化问题(6),设计状态反馈控器为u(t)=Kx(t)=LQ‑1x(t),其中K=LQ‑1为控制器增益;此外,当路面扰动能量小于上界wmax=β2/γ2时,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仅能保证闭环系统的有限时间混合性能,还能保证悬架行程、轮胎动静载荷比以及执行器输出力限制这三个硬约束条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2993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震弹簧安装座
- 下一篇:一种底盘多模式调高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