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火条件下输电线路间隙空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9090.8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0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普子恒;吴田;黎鹏;方春华;张宇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一种山火条件下输电线路间隙空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根据典型植被燃烧试验,得到火焰高度、温度和形态,选择稳定燃烧区域,将输电线路下方间隙划分火焰体等效区域和气固两相体区域;分别采用差分运动颗粒粒径仪测量较小颗粒,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较大颗粒,获得颗粒体积浓度与颗粒粒径的统计规律;计算火焰中颗粒的带电量q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火 条件下 输电 线路 间隙 空间 合成 电场 计算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山火条件下输电线路间隙空间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典型植被燃烧试验,观测火焰高度、温度、形态和火焰电导率,并根据上述燃烧特征选择稳定燃烧区域,将输电线路下方间隙划分火焰体等效区域和气固两相体区域;步骤2):采用差分运动颗粒粒径仪测量粒径<1mm的颗粒,获得颗粒粒径与体积分布的统计规律;采用游标卡尺测量粒径≥1mm的颗粒,并结合燃烧试验的视频观测得到颗粒数与颗粒粒径的统计规律;步骤3):间隙中颗粒带电量计算方法如公式1,式中qk为颗粒的带电量,ε0为真空介电常数,εr为颗粒物的相对介电常数,dk为颗粒直径,E为颗粒所在处的电场值;qk=3ϵrϵr+2πϵ0dk2E---(1)]]>步骤4):气固两相体中的温度分布和流体运动计算方法如下,根据颗粒对空气流体的作用,气体密度ρq、运动粘度μ需乘以修正系数α,利用公式2计算,式中k为颗粒序号,Vk为第k个颗粒的体积,ΔV为单位体积,N为单位体积内的颗粒数;建立包括火焰体区域、气固两相体区域、地电极和导线电极的三维模型,气固两相体区域用修正了流体密度、运动粘度参数的流体区域模拟,火焰体区域为热源,根据植被燃烧热生成率设置发热功率,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瞬态温度分布和流体流速;α=1-Σk=1NVk/ΔV---(2)]]>步骤5):颗粒受力和运动计算方法如下,火焰间隙中的颗粒主要受电场力、流体曳力和重力作用,颗粒运动可按公式3计算,式中vk是颗粒速度矢量,mk是颗粒质量,FY是流体曳力,FE是颗粒所受电场力,Fg是颗粒重力,ρk是颗粒密度,Cc是Cunningham修正系数,vq是气体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Cc根据公式4计算得到,式中λ为分子自由程,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dvk→dtmk=FY→+FE→+Fg→FY→=18μdkρkCc(vq→-vk→)FE→=qkE→Fg→=mkg→---(3)]]>Cc=1+2λdk(1.257+0.4e-1.1dk/2λ)---(4)]]>步骤6):合成电场计算方法如下,建立包括火焰体区域、气固两相体区域、地电极和导线电极的三维模型,在导线电极上施加电压值,气固两相体区域中设置颗粒物及其荷电量,颗粒物的荷电量由公式1计算得到,火焰体区域根据测量结果设置电导率σ,地电极和边界都设置为0电位,利用有限元法求解空间合成电场值;步骤7):设置初始的颗粒分布,通过步骤3~步骤6步中的计算方法进行温度‑流体‑颗粒运动‑电场的多场耦合计算,通过多次迭代计算,当两次电场计算的误差小于设置的目标误差值η%时,结束迭代计算,得到最终的空间合成电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2909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