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胶孢炭疽菌的铁皮石斛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6141.3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2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芳;赖小平;黄松;闫小巧;李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张祖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胶孢炭疽菌的铁皮石斛的培育方法,该方法由原球茎诱导、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原球茎、原球茎的分化和采用针刺法进行抗性筛选四个步骤组成。本发明所述培育方法的效率高,重复性好,且诱变后代易稳定遗传,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胶孢 炭疽 铁皮 石斛 培育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抗胶孢炭疽菌的铁皮石斛的培育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选取铁皮石斛饱满、近成熟未开裂的蒴果,用体积浓度为75%酒精棉球擦拭,然后置于质量浓度为0.1%汞溶液中消毒1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4~5次;取出处理好的蒴果的种子接种于种胚诱导培养基中,于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2000lx的条件下培养90d,得到铁皮石斛原球茎;其中所述的种胚诱导培养基为每升含50g马铃薯汁的1/2MS培养基;(2)将获得的原球茎在超净台中加入体积浓度为0.3‑0.4%的无菌EMS溶液,密闭并震荡培养2‑3h;接着,用质量浓度为1%硫代硫酸钠处理5s,再用无菌水反复漂洗后接种于原球茎培养基中,于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2000lx的条件培养45d;然后,挑选分化芽少、芽长健壮、颜色绿和无愈伤的原球茎;其中所述的原球茎培养基为:1/2MS+50g/L马铃薯汁+1g/L酸水解干酪素+0.8g/L Hyponex 4+2g/L活性炭+30g/L蔗糖+10g/L琼脂,pH值为5.8;(3)将经步骤(2)培养的原球茎在温度为25±2℃和光照强度为2000lx的条件下,依次分别用含50%与80%体积含量胶孢炭疽菌粗毒素液的再生培养基培养30d;然后,剔除白化、黄化和根及叶片出现褐化的小苗,而将其余的小苗转入所述再生培养基中继续诱导分化30d;接着,将诱导分化后小苗移至壮苗生根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2℃和光照强度为2000lx的条件下进行壮苗生根培养60d,得到生根的壮苗;其中,所述的再生培养基为:1/2MS+50.0g/L马铃薯汁+1.0g/L酸水解干酪素+0.8g/LHyponex 4+NAA 1.0mg/L+6‑BA 0.5mg/L+2.0g/L活性炭+30g/L蔗糖和10g/L琼脂,pH值为5.8;所述的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50g/L马铃薯汁+1.0g/L酸水解干酪素+0.8g/LHyponex 4+NAA 1.0mg/L+2g/L活性炭+30g/L蔗糖+10g/L琼脂,pH值为5.8;所述的胶孢炭疽菌粗毒素液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经过单胞纯菌丝培养,Illumina测序技术鉴定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胶孢炭疽菌菌株于PDA培养基中活化,28℃连续培养7天;用打孔器取出3块直径5mm的菌饼于500mL液体改良察氏培养基中,在25±2℃和100‑120r/min的条件下,振荡摇床黑暗培养12d,滤去菌丝后,滤液经10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无菌过滤,即得胶孢炭疽菌粗毒素液;其中所述的改良察氏培养基为:NaNO33g,K2HPO4 1g,KCl 0.5g,FeSO4 0.01,蔗糖20g,蒸馏水1L;(4)将经步骤(3)培养的壮苗种植于田间,成活后先用解剖针在每片叶子上刺10针,然后涂抹胶孢炭疽菌孢子混悬液,每株接种5片叶子;20‑25d后进行病情调查,挑选健康的植株,即得抗胶孢炭疽菌的铁皮石斛幼苗;其中所述的胶孢炭疽菌孢子悬浮液由以下方法制得:将试管内保存的炭疽菌,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在28℃暗培养3‑4天,挑取菌落边缘菌丝,于PDA平板上28℃暗培养10天,用灭菌的蒸馏水洗脱分生孢子,用消毒的毛笔轻刷菌落表面,过滤,收集孢子悬浮液,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使孢子的终浓度为1×106spores/ml,即得胶孢炭疽菌孢子悬浮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1614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