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光型生物净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5444.0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7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敏;缴宝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粮丰海洋生态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50;A01G33/0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3102 | 代理人: | 戴辉 |
地址: | 066006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光型生物净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包括水源、配水车间、阳光生物滤池、分水池、泡沫分离池、泡沫分离槽、排污池、生物填料池、紫外线消毒池、增氧给水管道、养鱼车间、二级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因此,本发明通过创新型的生物净化方法,满足了工业化循环水养鱼,建立具有适宜光照条件的生物滤池。这样可在生物滤池中培植各种有益于净化水质的藻类、固着生长的滤食性生物和活性微生物膜,使水环境、养殖鱼类和微生物含量等因素形成稳定的生态平衡,如同海洋生态环境,据此建设海洋水产无公害健康养殖基地。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光 生物 净化 循环 养鱼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透光型生物净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包括养鱼车间内部的水循环系统和外部的水循环系统构成的封闭式水循环系统;其中:养鱼车间内部的水循环系统包括:1)水源:选择水质优良的沿岸建抽水泵站(1),海水抽入蓄水沉淀池(2),沉淀水再进入配水车间(3);2)配水车间(3):配水车间(3)内建设钢筋混凝土配水池,分成2个,每个容积400立方米,轮流使用,在配水车间(3)可进行水温和盐度的调配,将配好的海水通过给水管道(4)输入养鱼车间(5),该给水管道分别与生物滤池(6)和养鱼池(16)连通;(3)生物滤池(6):生物滤池(6)包括:生物滤池屋顶(26),分水池(7),泡沫分离池(8),泡沫分离槽(9),排污池(10、11),生物填料池(12),紫外线消毒池(13),增氧给水池(14),增氧给水管道(15);其中:生物滤池屋顶(26),包括屋架(30),该屋架(30)的外层和内层分别安装外阳光板(27)和内阳光板(28),两层阳光板之间用支撑梁(29)隔开,两层间隔100mm;分水池(7):分水池(7)长3500mm,宽1000mm,深1500mm,其主要作用是减缓水泵出水的冲力,与分水池(7)相连的是泡沫分离池(8),在两池界墙的下部、池底之上开过水口,过水口长600mm,深400mm,经过水口流入泡沫分离池(8);泡沫分离池(8):泡沫分离池(8)为长方形,长3500mm,宽2900mm,深1500mm,底部设直径110mm的排污口,其上装有PVC蝶阀,该排污口与地沟(23)相通,在泡沫分离池(8)的底部安装用于产生大量微小泡沫的离心式曝气机,产生的泡沫吸附杂质浮于水面,泡沫在水流作用下溢流到一侧的泡沫分离槽(9);泡沫分离槽(9):泡沫分离槽(9)长3500mm,宽600mm,深1500mm,泡沫溢流口位于泡沫分离池(8)和泡沫分离槽(9)之间的界墙上部,溢流口长3500mm,深200mm,泡沫分离槽(9)的底部设排污口,直径160mm;泡沫经160mm管道开放式排入地沟(23);排污池(10、11):两个排污池(10、11)为正方形,规格相同,边长3500mm,深1500mm,底部设计成漏斗状的锥形底,其边缘高度500mm,两个排污池以斜对角线的方式设有便于水流旋转和沉淀颗粒物通过的过水口,过水口的开口设在锥形底边缘的上部,开口深600mm,宽400mm,排污池底部中心设有直径160mm的排污口,其上设有PVC蝶阀,该排污口与地沟23相连;生物填料池(12):生物填料池(12)长12500mm,宽3500mm,深1500mm,该生物填料池(12)内悬挂立体弹性生物填料,每平方米悬挂直径150mm的立体生物填料100根,立体弹性生物填料的表面长满净化养鱼废水作用的活性生物膜,在生物滤池与紫外线消毒池之间的界墙下部,池底之上设计过水口,过水口长600mm,深400mm,净化水通过过水口流入紫外线消毒池(13);紫外线消毒池(13):紫外线消毒池(13)长1750mm,宽1000mm,深1500mm,紫外线消毒器悬挂于紫外线消毒池内,紫外线消毒池(13)与增氧给水池(14)之间的界墙上端设计过水口,过水口长1000mm,深300mm,消毒净化水经过水口流入增氧给水池(14),在增氧给水池(14)下部安装通向各养鱼池的直径250mm的PVC增氧给水管道(15);增氧给水管道(15):该增氧给水管道(15)铺设在养鱼池墙上端,每个养鱼池的一角安装直径75mm的PVC分水管,其上装有PVC蝶阀,配水车间的水经直径250mm的PVC给水管道(4)与养鱼车间(5)的养鱼池(16)和生物滤池(6)连接供水,通向养鱼池的给水管道(4)安装在地沟上端,安装在养鱼池的增氧给水管道(15)的PVC分水管道与配水车间给水管道(4)的分水管道以斜对角形式连接,水流则以切线方向形成旋流;4)养鱼车间(5):养鱼车间(5)屋顶不透光,用保温板或保温棉材料覆盖,沿养鱼车间纵向中间设地沟(23),地沟之上铺设盖板形成人行通道,人行通道两侧建设(2)个养鱼系统,每个系统包括:养鱼池(16),回水管道(17),排污管道(22),回水渠道(18),微滤机池(19),水泵槽(20),水泵(21),其中:养鱼池(16):该养鱼池(16)为正方形,边长6500mm,养鱼池中心设排水口,预埋PVC回水管道(17)和排污管道(22),回水管道(17)直径110mm,由养鱼池(16)中心排水口连接直径110mm的PVC回水管道(17)与回水渠道(18)连通,由养鱼池中心排水口连接直径160mm的排污管道(22)与地沟(23)连通,排污管道(22)设有阀门;回水渠道(18):该回水渠道(18)位于养鱼池外侧,宽500mm,长度等于同侧所有养鱼池(16)边长和微滤机池(19)宽的总和,深700mm,在回水渠道(18)的底部铺设5mm厚的PVC板,对应每个养鱼池的位置设直径110mm的排污口,通过连接直径110mm的PVC管道与地沟(23)连通,养鱼池的回水经回水渠道(18)流入微滤机池(19),通过微滤机过滤颗粒物杂质;微滤机池(19):微滤机池(19)长3500mm,宽1500mm,深1200mm,底部设直径110mm排污口,该排污口通过直径110mmPVC管道与地沟(23)连通,在PVC管道设有蝶阀,微滤机池(19)内安装微滤机,经微滤机过滤的水流入水泵槽(20);水泵槽(20):水泵槽(20)与微滤机池(19)相连,水泵槽(20)长3000mm,宽1500mm,深1500mm,在水泵槽(20)之外安装水泵(21),将水抽入生物滤池的分水池(7);水泵(21):选用每小时流量200立方米的水泵,混流清水泵较为适宜;外部的水循环系统包括:5)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养鱼车间(5)排出的污水经地沟(23)进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经过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净化的养鱼废水达到应用标准后流入蓄水沉淀池,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级湿地污水处理池(24)和二级湿地污水处理池(25);其中:一级湿地污水处理池(24)面积20000平方米,该池与地沟(23)连通,养鱼车间(5)的污水经地沟(23)流入一级湿地污水处理池(24),在一级湿地污水处理池(24)的底部增殖贝类,贝类具有滤除水中颗粒物的功能,通过贝类的滤食作用净化水质,经一级湿地污水处理池(24)净化的养鱼废水流入二级湿地污水处理池(25);二级湿地污水处理池(25)面积20000平方米,该池与一级湿地污水处理池(24)连通,在二级湿地污水处理池(25)培植水草和藻类,进一步吸收利用养鱼废水中的含氮、含磷类物质,净化水达标后流入蓄水沉淀池(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粮丰海洋生态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粮丰海洋生态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4544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嵌入式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鱼类代谢实验用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