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炉体式垃圾热处理炉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4227.3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5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曹文波;张文锐;魏凌敏;舒志强;唐武才;李启仁;李文龙;郎志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未名鼎和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 | 分类号: | F23G5/02;F23G5/04;F23G5/10;F23G5/16;F23G5/4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屈科辉,傅磊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炉体式垃圾热处理炉,包括第一热处理辅助机构、主炉体、副炉体和第二热处理辅助机构;第一热处理辅助机构包括辅助箱、横向隔离板、尾气导入管、尾气导出管、多个纵向隔离板、氧气升温装置和除湿装置;氧气升温装置包括进氧管、多个导氧管组和出氧管,除湿装置包括多个导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主炉体内设有主炉腔和循环气储气腔,主炉体上安装有主炉进料门、内循环入气管和第一排杂装置;副炉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副炉腔、辅助腔和尾气储气腔,辅助腔上安装有副炉进料门;第二热处理辅助机构包括内循环导气管、连通管、第一供氧管、物料推送装置、第二供氧管、第二排杂装置和第一排气管。本发明使用方便,垃圾处理效果优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垃圾 热处理 | ||
【主权项】:
一种双炉体式垃圾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热处理辅助机构、主炉体(2)、副炉体(3)和第二热处理辅助机构;第一热处理辅助机构包括辅助箱(11)、横向隔离板(12)、尾气导入管(13)、尾气导出管(14)、多个纵向隔离板(15)、氧气升温装置和除湿装置;横向隔离板(12)安装在辅助箱(11)下部,尾气导入管(13)第一端和尾气导出管(14)第一端均连通辅助箱(11)位于横向隔离板(12)上部的腔体,尾气导入管(13)和尾气导出管(14)位于辅助箱(11)相对的两侧,纵向隔离板(15)均安装在辅助箱(11)内,并位于横向隔离板(12)上方,纵向隔离板(15)沿着尾气导入管(13)向尾气导出管(14)的方向依次设置,纵向隔离板(15)上设有导气口(151),任意两个相邻纵向隔离板(15)的导气口(151)分别位于纵向隔离板(15)的上部和下部;氧气升温装置包括进氧管(161)、多个导氧管组(162)和出氧管(163),进氧管(161)与辅助箱(11)上位于横向隔离板(12)下部的空间连通,导氧管组(162)包括多个导氧管,导氧管第一端均与辅助箱(11)上位于横向隔离板(12)下部的空间连通,导氧管第二端均由辅助箱(11)上位于横向隔离板(12)上部的空间穿过,并与出氧管(163)第一端连通;除湿装置包括多个导液管(171)、进液管(172)和出液管(173),导液管(171)部分位于辅助箱(11)中位于横向隔离板(12)上部的空间内,导液管(171)的两端分别连通进液管(172)和出液管(173);主炉体(2)内设有主炉腔(21)和循环气储气腔(22),主炉体(2)位于主炉腔(21)上部安装有主炉进料门(23),主炉体(2)内安装有连通主炉腔(21)上部与循环气储气腔(22)的内循环入气管(24),尾气导入管(13)第二端和尾气导出管(14)第二端分别连通循环气储气腔(22)和主炉腔(21)下部,出氧管(163)第二端连通主炉腔(21)下部,主炉腔(21)底部安装有第一排杂装置(25);副炉体(3)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副炉腔(31)、辅助腔(32)和尾气储气腔(33),辅助腔(32)上部连通副炉腔(31)下部,副炉体(3)位于副炉腔(31)上部安装有副炉进料门(34);第二热处理辅助机构包括内循环导气管(41)、连通管(42)、第一供氧管(43)、物料推送装置、第二供氧管(45)、第二排杂装置(46)和第一排气管(47);内循环导气管(41)连通副炉腔(31)上部与下部,连通管(42)连通循环气储气腔(22)与副炉腔(31)下部,第一供氧管(43)连通副炉腔(31)下部,物料推送装置安装在副炉腔(31)下部,第二供氧管(45)与辅助腔(32)下部连通,第二排杂装置安装在辅助腔(32)底部,第一排气管(47)第一端与尾气储气腔(33)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未名鼎和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未名鼎和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2422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集成控制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易于垃圾燃烧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