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亚胺纯纺短纤纱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3776.0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5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金;苏旭中;谢春萍;徐伯俊;崔世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02 | 分类号: | D02G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聚酰亚胺纯纺短纤纱的生产方法,将平均长度39mm、细度1.7dtex、重量33.2mg的聚酰亚胺纤维经棉纺工艺加工得到短纤纱,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采用FA201梳棉机加工得到定量为4.28ktex的聚酰亚胺短纤生条;第二步,将生条经JWF1310并条机加工得到定量为19.5g/5m的短纤熟条;第三步,将熟条经FA458粗纱机加工得到捻度为32.648捻/m、定量为3.5g/10m的短纤粗纱;第四步,将粗纱经EJ128K细纱机加工得到定量为2.9‑58g/1000m的短纤细纱。本发明通过采用棉纺工艺流程,实现该类纯纺短纤纱的生产,从而为该纤维在服装民用领域的推广奠定纱线基础。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纯纺短纤纱 生产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聚酰亚胺纯纺短纤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平均长度为39mm、平均细度为1.7dtex、平均重量为33.2mg的聚酰亚胺纤维经棉纺工艺流程加工得到聚酰亚胺纯纺短纤纱,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采用FA201型梳棉机加工得到定量为4.28ktex的聚酰亚胺短纤生条,其中锡林转速为310‑330r/min,刺辊转速760‑800r/min,剥棉罗拉和道夫之间的牵伸倍数为1.0‑1.1之间,下轧辊和剥棉罗拉之间的牵伸倍数为1.1‑1.2之间,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的牵伸倍数为1,给棉板刺辊隔距9.5‑10.5mm,刺辊除尘刀隔距12.5‑13.5mm,刺辊锡林隔距6.5‑7.5mm,刺辊小漏底进口62mm、出口20mm,锡林大漏底进口158mm、出口21mm,锡林后罩板上口17mm、下口23mm,锡林前上罩板上口32mm、下口25mm,锡林道夫隔距4.5‑5.5mm,分梳面长度22mm;第二步,将第一步加工得到的聚酰亚胺短纤生条经JWF1310并条机加工得到定量为19.5g/5m的聚酰亚胺短纤熟条,采用三道并条,头并采用口径为3.4mm的喇叭口喂入,皮带盘转速为280m/min,采用8根并合,加工得到定量为21.5g/5m的头并条,二并采用口径为3.2mm的喇叭口喂入,皮带盘转速为280m/min,采用8根并合,加工得到定量为20.8g/5m的二并条,三并采用口径为3.0mm的喇叭口喂入,皮带盘转速为280m/min,采用8根并合,加工得到定量为19.5g/5m的三并条;第三步,将第二步加工得到的聚酰亚胺短纤熟条经FA458型粗纱机加工得到捻度为32.648捻/m、定量为3.5g/10m的聚酰亚胺短纤粗纱,其中罗拉隔距分别为12mm、28mm、37mm,罗拉加压分别为120N、200N、150N、150N,钳口隔距为6‑7mm,集合器口径为8mm、喇叭口口径为10mm,总牵伸倍数为10‑13;第四步,将第三步加工得到的聚酰亚胺短纤粗纱经EJ128K型细纱机加工得到定量为2.9‑58g/1000m的聚酰亚胺短纤细纱,其中锭速在12000‑15000r/min之间,集合器口径2.5mm,钳口隔距2‑4mm之间,罗拉加压分别为160N、140N、140N,罗拉直径分别为25mm、25mm、25mm,罗拉中心距分别为46mm、62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1377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放置过滤网的阶梯形火锅
- 下一篇:铝制锅磁性材料无孔复底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