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关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13466.6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099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苏伟;高云飞;刘建敏;杨宁;刘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通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63 | 代理人: | 常慧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CPU回路;用于驱动继电器,以控制继电器状态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和第三光电耦合器;CPU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控制输出信号,以影响驱动回路的输入信号,进而控制驱动回路的输出信号,而驱动回路的输出信号又作为开关的输入信号,由此达到控制开关状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开关控制电路,有效防止了高频震荡对于电路的干扰,降低了开关的误动作,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吸收了继电器感性线圈的反向电压,延长继电器寿命,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采集继电器状态,防止不可靠动作,提高了继电器返回状态采集的准确性。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控制电路 | ||
【主权项】:
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CPU回路;用于驱动继电器,以控制继电器状态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D11、第二光电耦合器D12和第三光电耦合器D13;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D11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第一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3.3V电源相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一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与非门电路D10的第一输入端与CPU的YKEN输出端相连接;第一与非门电路D10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与非门电路D9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D9的两个输入端均与CPU的YKCS输出端相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24V接地端相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七二极管V17正极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负极与+24V电源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负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7‑1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的正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十七线圈RL17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17的负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十七线圈RL17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7‑IO的一端经过(R4)与+3.3V电源相连接;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7‑IO的一端与3.3V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D12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3.3V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CPU的YKCS2输出端相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24V接地端相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第十八二极管正极相连接;第十八二极管负极与第十七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7‑1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八二极管V18负极与第十八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8‑1的一端相连接;第十八二极管V18的正极与第十八继电器的第十八线圈RL18的一端相连接;第十八二极管V18的负极与第十八继电器的第十八线圈RL18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八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8‑IO的一端经过R5与+3.3V电源相连接;第十八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8‑IO的一端与3.3V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D13包括第三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和第三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第三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3.3V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三光电耦合器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CPU的YK0’输出端相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与24V接地端相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正极相连接;第一二极管V1负极与第十八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8‑1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V1的正极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线圈RL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V1的负极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线圈RL1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IO的一端经过R6与+3.3V电源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开关YK1‑IO的一端与3.3V接地端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2的一端与YK1‑COM端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常开开关YK1‑2的另一端与YK1‑CK端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通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通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101346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机联锁驱动盒防雷系统
- 下一篇:一种宽频带低插损的防雷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