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油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70303.2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559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9-07 |
发明(设计)人: | 邓红喜;游靖;王珊珊;葛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四达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0 | 分类号: | F01M1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徐永雷 |
地址: | 21418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器,其以传统的迷宫式油气分离器为基础,将迷宫的结构做成环形圆状,从而将迷宫式油气分离器和涡旋式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既具有迷宫式油气分离器布置空间小、结构紧凑、适用于小型柴油机的优点,又具有涡旋式油气分离器分离效率高、在大负荷高转速情况下可以保证最大程度地分离机油的优点,比单纯的涡旋式、迷宫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要好,能更有效地降低机油消耗,优化燃烧,优化废气排放。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装在柴油机气门室罩上,不需要增加额外零件结构。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油气 分离器 | ||
【主权项】:
柴油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形筒体(1),在筒体(1)内设有一水平隔板(2),所述水平隔板(2)将筒体(1)的内腔空间分给为筒体(1)上腔和筒体(1)下腔两部分;所述筒体(1)下腔中心设有进气管道(3),所述进气管道(3)上端与水平隔板(2)连为一体,进气管道(3)下端穿过筒体(1)底板并露出,进气管道(3)下端敞口,用于通入待分离的油气;在进气管道(3)外围设有环形下隔板(4),所述环形下隔板(4)上端与水平隔板(2)连为一体,环形下隔板(4)下端与筒体(1)底板连为一体,进气管道(3)外部的筒体(1)下腔空间被环形下隔板(4)分隔为内层油气放大腔(5)和外层油气放大腔(6);所述进气管道(3)周壁上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下部内节流膨胀孔(7),内层油气放大腔(5)通过下部内节流膨胀孔(7)与进气管道(3)内部相连通;所述环形下隔板(4)周壁上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下部外节流膨胀孔(8),外层油气放大腔(6)通过下部外节流膨胀孔(8)与内层油气放大腔(5)相连通;所述筒体(1)上腔中心设有排气管道(9),所述排气管道(9)下端与水平隔板(2)连为一体,排气管道(9)上端穿过筒体(1)顶板并露出,排气管道(9)上端敞口,用于排出分离后的气体;在排气管道(9)外围设有环形上隔板(10),所述环形上隔板(10)下端与水平隔板(2)连为一体,环形上隔板(10)上端与筒体(1)顶板连为一体,排气管道(9)外部的筒体(1)上腔空间被环形上隔板(10)分隔为内层涡旋腔(11)和外层涡旋腔(12);所述环形上隔板(10)周壁上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上部外节流膨胀孔(13),外层涡旋腔(12)通过上部外节流膨胀孔(13)与内层涡旋腔(11)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9)周壁上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上部内节流膨胀孔(14),内层涡旋腔(11)通过上部内节流膨胀孔(14)与排气管道(9)内部相连通;所述水平隔板(2)对应外层涡旋腔(12)和外层油气放大腔(6)的部分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连通节流膨胀孔(15),所述外层油气放大腔(6)与外层涡旋腔(12)通过连通节流膨胀孔(15)相连通,所述筒体(1)底部设有油滴回流管(16),所述油滴回流管(16)与外层油气放大腔(6)和内层油气放大腔(5)相连通,油滴回流管(16)用于将分离后的油滴放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四达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四达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17030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