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用户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的系统及其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3815.8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6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吕博;张涛;刘海艳;张冬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S10/12;F25B29/00;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王雯婷;方燕娜 |
地址: | 2018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的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多用户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的系统及其调节方法,本发明构建了基于电网、热网、冷网构成区域能源网,并通过区域能源网与区域外城市能源网协同互补、区域能源网间协同互补,区域能源网自身与蓄能协同互补实现多用户区域能源网自调节。通过气象预测模型、多用户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可再生能源预测模型、区域能源网优化模型实现区域能源网的运行优化。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户 区域 能源 互联网 系统 及其 调节 方法 | ||
【主权项】:
1.多用户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的系统,包括能源网,其特征在于:能源网由区域电网(1)、 区域冷网(3)、区域热网(2)组成,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能源管道(4)作为能源网的功能源 头,能源网耦合区域外城市能源网(5)作为能源网的补充,能源网的输出终端则连接多用户 能源互联网(6),其中区域电网(1)中设有蓄电系统(7),区域冷网(3)中设有蓄冷系统(8), 区域热网(2)中设有蓄热系统(9),所述可再生能源与能源网之间采用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 相连,所述天然气能源管道(4)与能源网之间采用天然气系统(18)相连,所述区域电网(1) 与区域热网(2)之间设有电热转换系统(10),区域电网(1)与区域冷网(3)之间设有电制冷 系统(11),区域热网(2)与区域冷网(3)之间设有吸收式制冷系统(12);所述的多用户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的调节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调节:步骤1:取得调节区域的历年气象资料并进行未来24小时气象预测得到预测数据;取得 调节区域多用户能源需求的历史数据和该区域可再生能源出力历史数据;步骤2:基于步骤1的各项数据,利用自学式神经网络法预测多用户能源需求数NEED(I, N,H,C,E)和可再生能源出力数据REN(I,M,H,C,E);步骤3:设天然气系统供给的能量为GAS(I,O,H,C,E),区域外城市能源网的调度量为 OUTNET(I,P,H,C,E);步骤4:将能源储存系统抽象设计成数学模型STORAGE(I,Q,H,C,E),能源转换系统抽象 设计成数学模型CON(I,R,H,C,E);步骤5:通过步骤2~步骤4设立的五维矩阵模型,确定决策变量,构建目标函数,基于能 量平衡理论构建约束模型,然后利用智能寻优算法求解得到:区域外城市能源网的调度值、 能源网的转换系统值、能源网内部储能系统值;步骤6:将步骤5得出的计算结果进行三级调节,然后将能量输送到多用户能源互联网 中;其中:NEED代表多用户的逐时冷热电能源需求,I代表时间;N代表多用户的个数;H代表 热需求;C代表冷需求;E代表电需求;REN代表可再生能源可以提供的能量,M代表可再生能 源种类;GAS代表天然气能源系统可以提供的能量,O代表不同天然气设备系统;OUTNET代表 区域外城市能源网与本发明之间的能源调度量, P 为0‑1整数,0代表本发明向区域外城市能源网输出能量,1代表区域外城市能源网向本发明输入能量; STORAGE代表多种能源的储存量,Q为0‑1整数,0代表储存能量,1代表释放储存能量;CON代表通过本发明中能源网间转换生成的能源, R代表区域网中不同网间的转换技术措施;所述的三级调节即为STORAGE、OUTNET、CON之间的调节量,以此满足多用户NEED 需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4381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