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近红外漫透射固体物在线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7617.9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0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吴跃进;刘晶;范爽;林晏清;刘斌美;余立祥;倪晓宇;周子军;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892 | 分类号: | G01N21/89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近红外漫透射固体物在线检测系统,包括:样品传送系统、光源系统和近红外检测系统。样品传送系统包括两个传送带和一套转动轴,两传送带共用同一套转动轴,两传送带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样品被两个传送带传送,光源系统和近红外检测系统分别位于传输系统的两侧,光源系统发出的近红外光经过两传送带之间的间隙照射样品,产生对应于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被检测系统探测和分析,最终得到对应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了样品在传输过程中的无损在线检测。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带 光源系统 近红外检测系统 在线检测系统 近红外光谱 样品传送 固体物 漫透射 转动轴 无损在线检测 被检测系统 传输过程 传输系统 间隙照射 近红外光 传送 探测 分析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近红外漫透射固体物在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样品传送系统、光源系统和近红外检测系统;样品传送系统包括:内传送带(12)、外传送带(12’)、第一转动轴(13),以及第二转动轴(13’),内传送带(12)和外传送带(12’)均套在位于其内部两端的第一转动轴(13)以及第二转动轴(13’)上,内传送带(12)和外传送带(12’)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样品(6)位于内传送带(12)或外传送带(12’)上方;光源系统包括光源(10)、电源(11)、准直透镜(9)和狭缝(8),光源(10)、准直透镜(9)和狭缝(8)设置在内传送带(12)内部,电源(11)给光源(10)供电;近红外检测系统包括发射器(19)、探测器(7)、收集透镜(5)、光谱仪(2)以及微处理器(1),发射器(19)和探测器(7)分别位于样品(6)传输方向的两侧,且相对设置;发射器(19)发射的信号被样品(6)阻挡,改变了探测器(7)的信号,探测器(7)发送信号触发光谱仪(2)进行探测,光源(10)发出近红外光(14)通过准直透镜(9)准直,然后经过狭缝(8)改变近红外光(14)光束大小,使光束大小与两传送带(12,12’)之间狭缝相互匹配,近红外光(14)通过狭缝照射样品(6)产生近红外光谱(15),近红外光谱(15)经过收集透镜(5)耦合至光谱仪(2),微处理器(1)对近红外光谱(15)进行分析;还包括样品位置校正系统,样品位置校正系统位于内传送带(12)或外传送带(12’)上方,包括分别位于样品(6)传送方向两侧的第一校正固定架(16)和第二校正固定架(16’),第一校正固定架(16)的内侧交错设有第一校正齿(17)和第一校正谷(18),第二校正固定架(16’)的内侧交错设有第二校正齿(17’)和第二校正谷(18’),第一校正齿(17)和第二校正齿(17’)的顶端形成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样品(6)的尺寸,小于样品(6)所在传送带的尺寸;所述第一校正齿(17)和第二校正齿(17’)的截面的外轮廓呈抛物线形状,所述抛物线朝向内传送带(12)或外传送带(12’)的输送方向倾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7761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