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天体防御编队卫星的队形设计与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5947.X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3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晶;秦雷;李文龙;李金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天体防御编队卫星的队形设计与控制方法,基于小天体轨道偏转模型,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实现编队飞行初始条件的搜索,设计相应的控制方法维持编队队形,具体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定义小天体轨道偏转距离;步骤二:建立镜面反射卫星诱导推力模型;步骤三:基于编队卫星相对动力学模型,搜索编队飞行初始条件;步骤四:设计编队控制方法,维持编队队形;步骤五:通过仿真,评估小天体防御编队卫星队形设计与控制效果。本发明能够对小天体防御编队卫星进行队形设计与控制,适应镜面卫星的工作要求,保证卫星编队工作效率,实现卫星编队对小天体的高精度跟踪。 | ||
搜索关键词: | 天体 防御 编队 卫星 队形 设计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小天体防御编队卫星的队形设计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偏转距离定义和诱导推力模型,建立小天体轨道偏转模型,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实现编队飞行初始条件的搜索,设计相应的控制方法维持编队队形,具体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定义小天体轨道偏转距离;步骤二:建立镜面反射卫星诱导推力模型;步骤三:基于编队卫星相对动力学模型,搜索编队飞行初始条件;步骤四:设计编队控制方法,维持编队队形;步骤五:通过仿真,评估小天体防御编队卫星队形设计与控制效果;所述步骤一中,定义ΔM为推力作用下平近点角的改变量:ΔM=(ne‑ni)tMOID+niti‑nete+ΔMsim其中tMOID为未施加主动防御下,地球轨道与小天体轨道相交的时刻;ne,ni分别为未施加主动防御下,地球与小天体的角速度;诱导推力作用时间段为[ti,te],ti为诱导推力作用起始时刻,te为诱导推力作用结束时刻;ΔMsim为诱导推力作用时间段内平近点角的改变量;通过ΔM和余弦定理得到未施加主动防御与受到诱导推力后的轨道在tMOID的矢径差Δr;在步骤五中通过小天体轨道偏转距离Δr,评估该防御方案的效果;所述步骤二中,编队卫星的镜面反射系统将太阳光收集、汇聚并反射至小天体表面,使小天体表面物质升华,产生的气体形成反作用推力udev:
其中vA为小行星的轨道速度方向;Ssc为升华物质羽流散播因子;
为小天体升华物质的平均速度,由理想气体的Maxwell‑Boltzmann方程给出;mA为小天体的剩余质量;
小行星表面单位时间内升华物质的质量;在仿真过程中,需将式中小天体轨道坐标系下的反作用推力udev转化为Hill坐标系下;所述步骤四中,控制律的设计主要是使用卫星相对于小天体的运动状态形成反馈,从而保证编队队形;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得到如下控制律:
其中W为控制增益;ΔET=Ei‑ET为时间间隔δt内编队卫星理想的轨道根数变化;下标j是轨道根数维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4594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体飞行器过渡段的张量积插值建模与控制方法
- 下一篇:化妆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