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底盘总成防撞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0471.0 | 申请日: | 2016-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4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祖光;钟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衡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5;B62D21/08;B60R19/18;B60R19/34;B60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林乐飞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电动汽车底盘总成防撞系统,由前端、中端和后端三个底盘子系统构成;前端底盘子系统包括多边形桁架、前吸能盒、前防撞梁、纵梁延伸板以及前缓冲组件,中端底盘子系统包括动力立体箱壳、电池组、纵梁、纵防撞梁以及纵缓冲组件,后端底盘子系统包括后防撞梁、后吸能盒、桁架框、缓冲弹簧、缓冲轴以及设置于后防撞梁与桁架框之间的后缓冲组件,立体箱壳一端与多边形桁架连接、另一端与桁架框连接,纵防撞梁一端与前缓冲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后缓冲组件连接;通过对车身碰撞后多个传力路径为基础,来体现三个吸能区的优势,使撞击能量合理有效地进行缓冲吸收和传递,使车内人员得到更好的保护,受到撞击时更好的保护车内人员安全。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汽车底盘 总成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电动汽车底盘总成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前端底盘子系统(1)、中端底盘子系统(2)和后端底盘子系统(3)构成;所述前端底盘子系统(1)包括成塌陷方式设置的多边形桁架(11)、设置于多边形桁架(11)上的前吸能盒(12)以及与前吸能盒(12)连接的前防撞梁(13),所述多边形桁架(11)分为依次连接的上层(111)和下层(114),所述上层(111)包括与多边形桁架(11)连接的发动机舱(112)以及与发动机舱(112)连接且呈悬塔状形设置的罩板(113),所述下层(114)包括与纵梁(23)连接的纵梁延伸板(115),所述纵梁延伸板(115)通过前吸能盒(12)与前防撞梁(13)连接,所述前防撞梁(13)与发动机舱(112)连接,在两所述纵梁延伸板(115)之间设置有前缓冲组件(14);所述中端底盘子系统(2)包括动力电池组(21)、用于安装动力电池组(21)且与动力电池组(2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立体箱壳(22)以及设置于立体箱壳(22)两侧的纵梁(23),所述纵梁(23)上连接有呈拱形状设置的纵防撞梁(24),在所述纵防撞梁(24)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25),在所述纵梁(23)上固定设置有套管(26),两所述连接杆(25)的一端均设置于套管(26)内且与套管(26)滑动连接,且两所述连接杆(25)的末端通过拉伸弹簧(27)相互连接,在所述纵防撞梁(24)与纵梁(2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缓冲的纵缓冲组件(28);所述后端底盘子系统(3)包括后防撞梁(37)、一端与后防撞梁(37)连接的后吸能盒(31)、与后吸能盒(31)另一端连接的桁架框(32)、设置于桁架框(32)内且一端与桁架框(32)连接的缓冲弹簧(33)以及设置于缓冲弹簧(33)另一端的缓冲轴(34),两所述缓冲轴(34)与所述桁架框(32)成三角形状布置,且两所述缓冲轴(34)分别于两纵梁(23)连接,且在所述后防撞梁(37)与桁架框(3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缓冲的后缓冲组件(35);所述立体箱壳(22)一端与所述多边形桁架(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桁架框(32)连接,在所述立体箱壳(22)的上方设置有乘员框架(41),所述乘员框架(41)与后防撞梁(37)之间通过缓冲梁(42)连接,两所述缓冲梁(42)对称设置于后防撞梁(37)上,所述纵防撞梁(24)一端与所述前缓冲组件(1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缓冲组件(35)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衡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衡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4047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汽车车架
- 下一篇:一种车轮间距可调节的车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