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恒温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3982.5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1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邓飞;朱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7/00 | 分类号: | B01L7/00;B01L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喻慧玲 |
地址: | 05001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恒温箱,包括外箱体层、保温层和控温层,恒温箱的第三保温层上下均设有间隙,根据固体传热快于空气的原理,降低了热量的传导速度,又可将热桥传递阻断,减少热量损失,使保温性能更好;多层保温层与控温层的间隔套接设置,以及不同空温组件的设计结构,均保证了温度控制精度在±0.03℃;恒温箱组装好后通过整体贯穿螺柱固定,并且每层之间设有连接柱,提高了抗震性能,保证了整体的结构牢固性,满足搬运或运输中不破换内部被保温器具的精密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恒温箱 | ||
【主权项】:
1.一种高精度恒温箱,包括外箱体层、保温层和控温层,其特征在于:该恒温箱整体由贯穿其中的螺柱(100)固定,所述外箱体层包括上下扣合的上半箱体层和下半箱体层;所述保温层包括第一上保温层(11)、第二上保温层(13)、第三保温层(15)、第一下保温层(21)、第二下保温层(23)和保温板层(18),所述控温层包括第一上控温层(12)、第二上控温层(14)、第三上控温层(16)、第一下控温层(22)、第二下控温层(24)和第三下控温层(17);所述上半箱体层的内部由外到里分别套设有竖截面均为n形的第一上保温层(11)、第一上控温层(12)、第二上保温层(13)和第二上控温层(14),相邻两层之间通过连接柱(201)连接;所述下半箱体层的内部由外到里分别套设有竖截面均为u形的第一下保温层(21)、第一下控温层(22)、第二下保温层(23)和第二下控温层(24),相邻两层之间通过连接柱(201)连接;所述第二上控温层(14)内部由外到里还设有竖截面均为n形的第三保温层(15)和第三上控温层(16),所述第三保温层(15)与相邻层之间设有间隙,第二下控温层(24)内部由下到上设有保温板层(18)和第三下控温层(17),所述第三下控温层(17)、保温板层(18)和第二下控温层(24)相邻两层之间通过连接柱(201)连接,所述第三下控温层(17)均布有仪器固定底座(19),且第三下控温层(17)边缘向上设有凸沿,凸沿上设有卡槽与第三上控温层(16)的底端配合,两者的配合面低于上半箱体层和下半箱体层的扣合面,配合后第三保温层(15)的下端面与保温板层(18)的上端面贴合;所述连接柱(201)为柔性的隔热材料,且上、下两连接柱(201)交错设置;所述控温层包括均热层和设于均热层上电连接的控温组件和感温组件(32),所述第一上控温层(12)、第二上控温层(14)和第三上控温层(16)的控温组件之间电连接,该控温组件的接线端口设于上半箱体层,所述第一下控温层(22)、第二下控温层(24)和第三下控温层(17)的控温组件之间电连接,该控温组件的接线端口设于下半箱体层;所述第一上控温层(12)和第一下控温层(22)的控温组件均包括周向均布的四组,每组控温组件包括制冷元件(102)、分别设于制冷元件(102)上、下两端的导热元件,以及连接靠近恒温箱中心的导热元件的加热棒(104),该控温组件外端的导热元件与对应的外箱体层内端面固定,所述加热棒(104)水平嵌入对应的第一保温层内,且加热棒(104)朝向恒温箱中心设置,所述第二上控温层(14)、第三上控温层(16)、第二下控温层(24)和第三下控温层(17)的控温组件为均布的电加热丝(31);所述外箱体层上还设有被保温仪器(10)的接线端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0398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感器辅助精确定容系统
- 下一篇:一种物理教学实验升降台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