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管道清淤疏通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0805.X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37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谢建华;胡芳;陈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伟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7/10 | 分类号: | E03F7/10;E03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介雨 |
地址: | 4102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市政管道清淤疏通车,包括汽车底盘及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副车架,还包括:用于对市政管道内的污物进行打散及清理的管道机器人、用于抽吸管道内已打散的污物的吸污装置、对吸污装置抽吸的污物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对分离后的废水回收利用的污水循环利用装置。本发明所述清淤疏通车能适应多种淤塞情况,利用管道机器人打撒及铣削淤泥并将其刮致窨井,真空吸污系统与固液分离系统有机结合,实现连续工作及淤泥现场分离,有效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管道 清淤 疏通 | ||
【主权项】:
1.一种市政管道清淤疏通车,包括汽车底盘(1)及安装在汽车底盘(1)上的副车架(2),其特征是,还包括:管道机器人,用于对市政管道内的污物进行打散及清理;吸污装置,安装在副车架(2)上,用于抽吸管道内已打散的污物;固液分离装置,安装在副车架(2)上,对吸污装置抽吸的污物进行固液分离;污水循环利用装置,对固液分离装置分离后的废水回收利用;所述管道机器人包括机器人箱体(52)、机器人箱体(52)下方的两条平行的行走履带(48)、机器人箱体(48)前端的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铣削头(55)、机器人箱体前端的喷头(54)、机器人箱体后端的刮板(57),刮板(57)的顶端与机器人箱体(52)铰接,并在机器人箱体(52)的下方设有调整刮板(57)位置的刮板定位机构;所述铣削头(55)安装在铣削摆臂(56)上,铣削摆臂(56)通过销轴与机器人箱体(52)连接,并在机器人箱体(52)内设有控制铣削摆臂(56)旋转的铣削摆臂旋转机构;所述机器人箱体(52)的前端设有摄像头(47);所述刮板定位机构包括设在刮板前方的刮板定位板(58)、伸缩杆与刮板定位板连接的刮板定位油缸(59);机器人箱体(52)顶部设有与行走履带(48)平行的传力履带(49),所述传力履带(49)通过顶升机构与机器人箱体(52)连接;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剪叉臂(51)和传力油缸(53),所述剪叉臂(51)的顶端与传力履带(49)连接,剪叉臂(51)的底端与传力油缸(53)连接;所述行走履带(48)由液压马达驱动,并通过减振杆(50)与机器人箱体(52)底部连接;所述吸污装置包括真空泵(3)、真空罐体(6)、从管道内抽吸污物的吸污管(9),所述真空罐体(6)顶端设有通向真空罐体(6)内部的进料弯头(10),所述吸污管(9)与进料弯头(10)连接;所述真空罐体(6)内设有外壁带孔的孔板箱(65),所述进料弯头(10)底端通入孔板箱(65)内;所述孔板箱(65)的底端设有粗料排口,并在粗料排口的上方设有粗料螺旋叶片(12);进料弯头(10)上设有进料气动闸阀(64);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设在真空罐体(6)内的液下排污泵(13)、与液下排污泵(13)出口连接的一级旋流器(14)、进口与一级旋流器(14)溢流管连接的管道排污泵(16)、进口与管道排污泵出口连接的二级旋流器(17)、振动筛(15);所述振动筛(15)设在一级旋流器(14)与二级旋流器(17)的下方;所述振动筛(15)与立式螺旋机(18)连接,立式螺旋机(18)的出口与存料斗(19)连接;所述污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污水箱(66),所述污水箱(66)的出水口连接回水管(69),所述回水管(69)通入市政管道的上游井;所述污水箱的出水口还设有高压泥浆泵(20),高压泥浆泵的出水口设有两条管路,一条管路与机器人箱体(52)前端的喷头(54)连接,另一条管路连接小卷管器;所述二级旋流器(17)的溢流管与污水箱(66)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伟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伟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6080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合物锂离子电芯二封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叠片式电池单元的制作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