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部环境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35863.7 | 申请日: | 201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48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江婷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内部环境监测装置,包括,监测传感器,设置于汽车内,用于对汽车内环境参数进行监测,获取监测数据;信号处理电路,与所述监测传感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监测数据转换为电信号;主控制器,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依据所述电信号产生控制信号;提示电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依据控制信号进行声音播放提示或文字信息提示;其中,所述监测传感器包括CO2气体传感器,用于获取车内CO2浓度数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部 环境监测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内部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传感器,设置于汽车内,用于对汽车内环境参数进行监测,获取监测数据;信号处理电路,与所述监测传感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监测数据转换为电信号;主控制器,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依据所述电信号产生控制信号;提示电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依据控制信号进行声音播放提示或文字信息提示;所述监测传感器包括CO2气体传感器,用于获取车内CO2浓度数据;所述CO2气体传感器为管式加热型固体电解质式CO2气体传感器,该CO2气体传感器以Al2O3陶瓷管为衬底,表面设有NASICON固体电解质层,在Al2O3陶瓷管的一端,NASICON固体电解质层之上设有Au膜、Pt电极,在Al2O3陶瓷管的另一端,NASICON固体电解质层之上设有Au膜、Pt电极和敏感电极,Al2O3陶瓷管中间有50Ω的加热线圈穿过作为加热器;所述NASICON固体电解质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高温烧结温度为1050℃,NASICON固体电解质的平均颗粒粒径为30nm;所述敏感电极为复合碳酸盐,具体为摩尔比4:3:1的Li2CO3‑BaCO3‑NaHCO3复合碳酸盐,且,所述复合碳酸盐中添加有Ni纳米粉末、玻璃粉,含量分别为7.5%、9%;所述Ni纳米粉末的粒径为10nm;所述CO2气体传感的制备步骤如下:步骤一,制备NASICON固体电解质选取Na3PO4·12H2O,ZrSiO4,SiO2按照化学计量比混合,充分研磨10h,得到混合物,然后将研磨好的混合物置于陶瓷方船中,放入高温电阻炉内,按照5℃/min的速率升温到800℃,保温2h,然后14℃/min升温到1050℃,保温20h,再匀速8℃/min降温到500℃,最后自然降温到室温;将以上经过高温烧结的混合物从炉中取出,研磨成超细粉体,即得NASICON固体电解质;步骤二,制备CO2气体传感器a)选取Al2O3陶瓷管,清洗后晾干,陶瓷管规格为管长10mm,管壁厚0.5mm,外径为1.5mm;b)将步骤一中得到的NASICON固体电解质加入去离子水,研磨成浆糊状,然后使用旋涂法均匀的涂覆在Al2O3陶瓷管表面,c)将Al2O3陶瓷管放入电阻炉中,在600℃烧结1.5h;d)重复步骤b) 、c) 两次,然后将Al2O3陶瓷管在900℃下高温烧结8h,形成厚度为0.5mm的NASICON固体电解质层;e)然后在Al2O3陶瓷管的两端制备一层Au膜,厚度为500μm,在Au膜表面引出Pt电极,烧结温度为500℃;f)在Al2O3陶瓷管的一端使用熔融淬冷法制作出敏感电极,另一端的Pt电极作为参比电极;g)然后将约50Ω的加热线圈穿过Al2O3陶瓷管作为加热器;h)最后将导线焊接在Pt电极和敏感电极上,得到所述CO2气体传感器;所述监测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汽车内部的环境温度数据;所述监测传感器包括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车内环境湿度;所述监测传感器包括氧气浓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车内环境的氧气浓度;所述监测传感器包括气压传感器,用于获取车内环境气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3586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