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分子牡蛎多肽的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94500.3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80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冯群力;张建芳;冯志江;冯瑜;张夏绒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群力;浙江双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博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34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6 | 代理人: | 谢潇 |
地址: | 31561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的小分子牡蛎多肽的提取方法,将生物酶解技术和膜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通过特定的复合酶对原料进行生物酶解,且活性炭能够起到除色去腥以及去除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作用,再先后经过特定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和纳滤膜分离浓缩提纯,得到含有小分子牡蛎多肽的浓缩液,最后对该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到小分子牡蛎多肽成品;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其对小分子牡蛎多肽的提取率为0.8~3.0%,制备得到的小分子牡蛎多肽的纯度高,可有效保证小分子牡蛎多肽的生物活性,该小分子牡蛎多肽属于以牡蛎为原材料的第三代功能食品,后续可作为各种功能肽泡腾片、保健品、营养品、医药品等各种高附加值产品的原料,丰富了牡蛎下游产品的产品形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 牡蛎 多肽 提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小分子牡蛎多肽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以去泥沙并洗净的新鲜牡蛎肉为原料,将原料与水以1:1~6的体积比放入生物酶解罐中,并向生物酶解罐中加入复合酶和活性炭,通过复合酶对原料进行复合酶解处理,其中,活性炭的加入量为牡蛎肉重量的1~5 %,复合酶的加入量为牡蛎肉重量的0.1~2.0 %,复合酶由胶原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以1~2:1~3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复合酶解处理的处理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5~60 ℃,pH值为6.0~9.0,反应时间为7~16小时,复合酶解处理后得到酶解产物;(2)将酶解产物倒入超滤设备中,首先通过截留分子量为5000~50000道尔顿的超滤膜进行过滤,再通过截留分子量为60~80道尔顿的纳滤膜进行脱盐浓缩,得到含有小分子牡蛎多肽的浓缩液,最后对该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到小分子牡蛎多肽成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群力;浙江双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博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冯群力;浙江双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博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9450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