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设计中COMOS数据向PDMS数据转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47394.3 | 申请日: | 2016-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39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伟;苑媛;文剑;吴迪;程月;程鹏;杨敏;胡商建;安军;王梦怡;相红阳;陈功;贾荣;李茂祥;徐永松;詹宗东;郭晓川;付军;钟顺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濮云杉;杨冬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管道设计中COMOS数据向PDMS数据转换的方法,包括:A.遍历COMOS软件的PID图生成端点列表;B.从端点列表的第一个端点开始遍历,生成所述PID图的管系列表;C.从管系列表中的第一条管系开始,沿管线的逻辑顺序读取该管系中所有元件的属性,并将读取的属性和对应的属性值按照PDMS软件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存储为中间文件;D.PDMS软件读取所述中间文件,并生成与PID图对应的管系列表和三维数据模型。本发明实现了从COMOS软件到PDMS软件三维建模的数据一体化传递,极大提高了设计效率,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手工输入数据可能造成的差错,大幅度提高了成品质量。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设计 comos 数据 pdms 转换 方法 | ||
【主权项】:
1.管道设计中COMOS数据向PDMS数据转换的方法,其特征为:A.遍历COMOS软件的PID图中的所有元件和所述元件的分界点,生成端点列表;B.从所述端点列表中的第一个端点开始遍历所有端点,生成所述PID图的管系列表;C.从所述管系列表中的第一条管系开始,沿管线的逻辑顺序,读取该管系中所有元件的属性,并将读取的属性和对应的属性值按照PDMS软件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存储为中间文件;D.PDMS软件读取所述中间文件,并按照中间文件中存储的属性及对应的属性值生成与PID图对应的管系列表,每一个管系下包含该管系对应的所有元件及元件属性,PDMS软件根据管系列表生成三维数据模型;步骤C中所述对管系中元件属性的读取,至少包括:C1:将所读取元件的坐标设为0;C2:将COMOS软件中可以直接提取赋值给PDMS软件的元件数据,通过COMOS软件的脚本文件功能,转换为PDMS软件可识别的字符串格式储存于所述中间文件;C3:将COMOS软件中不具有,但PDMS软件必需的元件属性数据,按照该元件属性的特征进行补全,包括元件流入/流出点标记、管道等级信息和是否厂供的信息:元件流入/流出点标记的补全:COMOS软件在读取大小头元件时,需要对比大小头元件的前后元件的公称通径信息,若大小头元件的前一个元件的公称通径比大小头元件的后一个元件的公称通径小,则在大小头元件信息中补充流入值为1,流出值为2;反之,则在大小头元件信息中补充流入值为2,流出值为1;对于三通元件,按照管系读取的逻辑顺序,三通元件都将属于其主管所在的分支,因此默认流入值为1,流出值为2,只需要在COMOS软件中查找分支方向上第一个管道的KKS编码赋值给该分支点连接的管线号;管道等级信息的补全:首先,每一个分支下可能包含多个管道,选取第一个管道的管道等级作为该分支的初始管道等级;其次,每一个元件增加一个流出端管道等级属性,用于记录该元件流出端直接连接直管段的管道等级;是否厂供的信息的补全:在管系属性中新建初始直管段厂供属性用于记录管系中第一段直管段是否属于厂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4739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