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MOLED驱动电路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23018.0 | 申请日: | 2016-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05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韩佰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25 | 分类号: | G09G3/32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MOLED驱动电路结构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增大栅极保护层在寄生电容区的厚度,来减少AMOLED驱动电路中的寄生电容,包括AMOLED驱动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的寄生电容及布线寄生电容,进而减少寄生电容对AMOLED驱动电路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对带补偿功能的AMOLED驱动电路的补偿功能的影响,提升AMOLED显示器件的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amoled 驱动 电路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AMOLED驱动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设于所述基板(1)上的图案化的第一金属层(2)、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2)和基板(1)上的栅极保护层(3)、设于所述栅极保护层(3)上的有源层(4)、覆盖所述有源层(4)和栅极保护层(3)的刻蚀阻挡层(5)、设于所述刻蚀阻挡层(5)上的图案化的第二金属层(6);所述第一金属层(2)与所述第二金属层(6)在空间上交叠的区域为寄生电容区,所述栅极保护层(3)在寄生电容区内的厚度大于其在所述寄生电容区外的厚度;所述第一金属层(2)包括栅极(21)、以及与所述栅极(21)电性连接的栅极线(22);所述第二金属层(6)包括源极(61)、漏极(62)、以及与所述源极(61)电性连接的数据线(63);所述有源层(4)的位置对应所述栅极(21)设置,所述源极(61)与漏极(62)的位置对应所述有源层(4)的两端设置,所述源极(61)与漏极(62)分别通过两贯穿所述刻蚀阻挡层(5)的过孔与所述有源层(4)的两端相接触;所述栅极线(22)与数据线(63)相互垂直交错;所述寄生电容区位于所述源极(61)与栅极(21)在空间上交叠的区域、漏极(62)与栅极(21)在空间上交叠的区域、及栅极线(22)与数据线(63)在空间上的交叠的区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2301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存储功能的显示装置、终端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下一篇:有机发光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