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吸附、吸收梯级制冷及制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820795.X | 申请日: | 2016-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6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永;李姗姗;代云;郁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B27/00 | 分类号: | F25B27/00;F25B4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太阳能吸附、吸收梯级制冷及制热系统,在白天,该系统利用光热、光冷太阳能转化装置收集太阳热能为发生器提供热量,同时将装置内的吸附质与吸附剂解附,在夜间,装置内的吸附剂吸收吸附质,吸附过程产生的吸附热可以为发生器的夜间运行提供热量,同时吸附质液体蒸发过程中产生冷量,该冷量可以为冷凝器和吸收器降温。光热、光冷太阳能转化装置包括外壳、密闭腔、聚光镜、内管道、吸附剂、集液腔和壁面等部件。所述壁面和聚光镜构成一个封闭的集液腔,所述内管道在集液腔中心穿过,所述壁面和外壳之间构成密闭腔,所述密闭腔通过管道与外部相通,所述内管道外表面固定有吸附剂。利用该装置实现了太阳能制冷、制热的两级利用,实现了吸收式制冷系统无辅助热源模式的夜间运行,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吸附 吸收 梯级 制冷 制热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吸附、吸收梯级制冷及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发器(9),冷凝器(10)、发生器(11)、溶液热交换器(12)、吸收器(13)、第一泵(25)、第二泵(49)、第三泵(50)、地埋管换热器(14)、光热、光冷太阳能转化装置(15)和膨胀阀(23),其中,光热、光冷太阳能转化装置(15)包括:外壳(1)、密闭腔(2)、聚光镜(3)、内管道(5)、吸附剂(6)、集液腔(7)和壁面(8),所述壁面(8)和聚光镜(3)构成一个封闭的集液腔(7),所述内管道(5)沿着集液腔(7)中心线穿过,所述内管道(5)外表面固定有吸附剂(6);所述壁面(8)、聚光镜(3)、内管道(5)、吸附剂(6)构成了一个可以制冷制热的太阳能利用单元;所述太阳能利用单元按阵列排列,并通过内管道(5)连通;所述阵列内的壁面(8)和外壳(1)构成密闭腔(2);所述冷凝器(10)、膨胀阀(23)、蒸发器(9)、吸收器(13)、第一泵(25)、溶液热交换器(12)、发生器(11)和第一阀门(24)构成吸收式制冷循环管路;发生器(11)内的换热盘管(44)、第二泵(49)、第二阀门(17)、光热、光冷太阳能转化装置(15)和第三阀门(22)构成了日间加热循环管路;所述吸收器(13)内的换热盘管(46)、冷凝器(10)内的换热盘管(43)、第四阀门(19)、地埋管换热器(14)、第三泵(50)按顺序通过管道连接构成了日间冷却循环管路;发生器(11)内的换热盘管(44)、第二泵(49)、第五阀门(16)、光热、光冷太阳能转化装置(15)和第六阀门(20)构成了夜间加热循环管路;冷凝器(10)内的换热盘管(43)、第七阀门(18)、光热、光冷太阳能转化装置(15)、第八阀门(21)、第三泵(50)、吸收器(13)内的换热盘管(46)按顺序通过管道连接构成夜间冷却循环管路;日间、夜间不同循环模式通过阀门切换实现。/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工业大学,未经北方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2079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气循环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室内游泳池恒温除湿热泵空调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