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膜混凝卧式气水分离器及其气水分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783493.X | 申请日: | 2016-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3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 发明(设计)人: | 桂本;闵山山;徐传海;裴龙;匡云;黄军军;刘杰;幸文婷;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C19/00 | 分类号: | F04C19/00;F04C29/00;F04C29/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膜混凝卧式气水分离器,涉及一种用于化工、机械、勘探、电力等领域的液环真空泵回水系统。它包括分离器本体、旋膜区、气水分离区、换热区、整流区、导流板、环形隔板;旋膜区的外壳上安装有冷却液入口,旋膜区内安装有起膜管,起膜管的管壁上设有起膜孔,导流板上设有气相通道,气水分离区下端和整流区下端均与换热区上端连通,换热区内部安装有换热隔板,下换热管的出水口与上换热管的进水口连通;换热液进口与下换热管的进水口连通;换热液出口与上换热管的出水口连通。本发明有利于减少回水流体扰动,能够降低阻力。本发明还涉及这种液膜混凝卧式气水分离器的气水分离方法。 | ||
| 搜索关键词: | 液膜混凝 卧式 水分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1.液膜混凝卧式气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本体(2),所述分离器本体(2)上端设有分离器物料进口(21)和分离气体出口(22),分离器本体(2)下端设有分离液体出口(23)、换热液进口(24)和换热液出口(25);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本体(2)的外部上端安装有旋膜区(6),分离器本体(2)内部设有气水分离区(7)、换热区(8)和整流区(9),气水分离区(7)和整流区(9)均位于分离器本体(2)上端,换热区(8)位于分离器本体(2)下端;所述旋膜区(6)的外壳上安装有冷却液入口(61),旋膜区(6)内安装有与出物料管(4)连通的起膜管(62),起膜管(62)的管壁上设有供水流通过的起膜孔(63),所述起膜管(62)与气水分离区(7)连通,分离气体出口(22)与整流区(9)连通,分离液体出口与换热区(8)连通;所述气水分离区(7)和整流区(9)之间安装有位于分离器本体(2)内部的导流板(26),导流板(26)上设有供分离气体通过的气相通道(27),所述换热区(8)上端设有安装在分离器本体(2)内部的环形隔板(28),且气水分离区(7)下端和整流区(9)下端均与换热区(8)上端连通,所述换热区(8)内部安装有与分离器本体(2)的内壁连接的换热隔板(81),换热隔板(81)将所述换热区(8)分为位于换热隔板(81)上端的上换热区(82),和位于换热隔板(81)下端的下换热区(83),所述上换热区(82)内设有若干上换热管(84),下换热区(83)内设有若干下换热管(85),所述下换热管(85)的出水口与上换热管(84)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换热液进口(24)位于换热隔板(81)下方,且与下换热管(85)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换热液出口(25)位于换热隔板(81)和环形隔板(28)之间,且与上换热管(84)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分离器本体(2)的外壳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气相通道(27)为导流板(26)上设置的多个导流孔,所述分离液体出口和换热液进口(24)为相邻布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8349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