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溶洞位于开挖隧道仰拱底时隧道开挖与溶洞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699191.4 | 申请日: | 2016-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1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晗;杨东波;李文华;贺美德;何少春;李宁;薛会青;王丽萍;王雄;张春发;刘继尧;魏英华;柳飞;尹鹏涛;刘士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朱丽岩 |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小型溶洞位于开挖隧道仰拱底时隧道开挖与溶洞处理方法,具体步骤为:填充隧道仰拱底部的溶洞;在隧道拱部设置超前支护,环向开挖弧形导坑,并预留核心土;开挖左侧中台阶、右侧中台阶、左侧下台阶、右侧下台阶,开挖循环进尺量不超过1.5m,与初期支护钢架间距配合设置;上台阶、中台阶及下台阶的位置预留核心土;循环开挖隧底,开挖进尺量为2‑3m,开挖后,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完成两个隧道开挖、支护循环后,及时施作仰拱,仰拱分段长度为4‑6m。本隧道施工方法适用于仰拱底部有小型溶洞的情况,能够减少不均匀应力对隧道沉降收敛的影响,有效控制隧道变形,平衡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施工速度,保障隧道施工的质量。 |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溶洞 位于 开挖 隧道 仰拱底时 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小型溶洞位于开挖隧道仰拱底时隧道开挖与溶洞处理方法,所述隧道为岩溶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填充隧道仰拱底部的溶洞;溶洞深度<3m时,采用换填法施工,将干砌片石换填(4)、浆砌片石(3)分别填充在溶洞的下部及上部;溶洞深度3m‑10m时,采用注浆加固法施工,注浆材料使用C30水泥砂浆;S2,在隧道拱部设置超前支护,环向开挖弧形导坑(5),并预留核心土;开挖循环进尺量不超过1.5m,其与初期支护钢架间距配合设置;开挖后应进行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同时采用小导管(1)径向注浆加固,架设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下倾角30°搭设锁脚锚杆,拱脚锚杆与钢架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S3,开挖左侧中台阶(6)、右侧中台阶(7),开挖循环进尺量不超过1.5m,其与初期支护钢架间距配合设置;开挖高度为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应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下倾角30°搭设锁脚锚杆、拱脚锚杆及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S4,使用S3步骤中的方法,施工左侧下台阶(8)、右侧下台阶(9);S5,上台阶(10‑1)、中台阶(10‑2)及下台阶(10‑3)的位置预留核心土,各台阶开挖后,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完成两个隧道开挖、支护循环后,及时施作仰拱,仰拱分段长度为4‑6m;S6,循环开挖隧底(11),开挖进尺量为2‑3m,开挖后,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完成两个开挖、支护循环后,及时施作仰拱,仰拱分段长度为4‑6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未经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9919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离合器主体组合、右曲轴组合及摩托车
- 下一篇:一种振动式分选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