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复煤田开采区污染土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90701.1 | 申请日: | 2016-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77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余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敏敏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李显锋 |
地址: | 23340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复煤田开采区污染土壤的方法,将待修复地块浅耕后横向或纵向挖沟槽,将玉米秸秆粉碎膨化,接种红螺菌菌液,在36℃下恒温培养4小时,将玉米秸秆施洒于沟槽内,使玉米秸秆继续在沟槽内持续发酵10天,持续发酵期间向地块洒水,保持地块湿度为58‑62%。本发明能有效修复煤田开采区铜(Cu)、镉(Cd)、铬(Cr)、镍(Ni)污染,修复方法简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煤田 开采 污染 土壤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修复煤田开采区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修复地块浅耕后横向或纵向挖沟槽,沟槽深与浅耕深度相同;将玉米秸秆粉碎,加入真空罐中,在53℃的恒温下,设定负压‑0.35MPa,保持3‑5分钟后,设定正压0.22 MPa,保持10‑12分钟,再次设定负压‑0.18MPa,保持3‑5分钟后,设定正压0.33MPa,保持1‑2分钟,得到膨化后的玉米秸秆;将膨化后的玉米秸秆与红螺菌培养液按1:5‑8的重量比混合后,调节PH至6.2,按10%的重量比接种红螺菌菌液,在36℃下恒温培养4小时;将玉米秸秆施洒于沟槽内,用透明材料将沟槽覆盖,使玉米秸秆继续在沟槽内持续发酵10天,持续发酵期间向地块洒水,保持地块湿度为58‑6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敏敏,未经余敏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9070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宠物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中药养肺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