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盐矿的采矿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648781.4 | 申请日: | 2016-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94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贺;曹辉;陈何;杨小聪;秦秀山;吴鹏;原野;于世波;万串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3/28 | 分类号: | E21B4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盐矿的采矿方法,该采矿方法采用的进路式采场结构由应力释放进路、受保护进路、屈服间柱、稳定间柱和采场极限平衡矿柱组成,通过设计合理的屈服矿柱、应力释放进路匹配方案、回采顺序及时间间隔,利用盐岩长期蠕变特性,有序的控制开采单元两侧应力释放进路及屈服间柱的蠕变破坏,达到释放应力并转移开采单元顶板高应力至采场极限平衡矿柱内,从而保护开采单元内其它进路及矿柱的长期稳定。该采矿方法回采率高、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能够在无须充填的前提下控制采场上覆岩体移动、地表沉陷位移并保障地表的长期稳定性,尤其适用于深埋大规模盐矿的高效开采。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盐矿 采矿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地下盐矿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沿所开采矿体走向布置开采盘区,开采盘区内划分采区,采区内划分开采单元;所述开采单元采用的进路系统为三进路系统、五进路系统、七进路系统中的任一种;所述三进路系统的采场结构为:依次排列的第一应力释放进路、第一屈服间柱、第一受保护进路、第二屈服间柱和第二应力释放进路,相邻的两个三进路系统的采场结构之间经采场极限平衡矿柱连接;所述五进路系统的采场结构为:依次排列的第一应力释放进路、第一屈服间柱、第一受保护进路、第二受保护进路、稳定间柱、第三受保护进路、第二屈服间柱和第二应力释放进路,相邻的两个五进路系统的采场结构之间经采场极限平衡矿柱连接;所述七进路系统的采场结构为:依次排列的第一应力释放进路、第一屈服间柱、第一受保护进路、第二受保护进路、稳定间柱、第三受保护进路、第四受保护进路、第五受保护进路、第二屈服间柱和第二应力释放进路,相邻的两个七进路系统的采场结构之间经采场极限平衡矿柱连接;(b)开采单元采用的进路式采场结构包括:应力释放进路、屈服间柱、受保护进路、稳定间柱和采场极限平衡矿柱;(c)在所述开采单元内,先开采一侧第一应力释放进路,在该侧第一屈服间柱内布置监测设备监测该屈服间柱内应力状态,间隔一定时间待第二应力释放进路应力释放完成后,开采另一侧的第二应力释放进路,在另一侧的第二屈服间柱内布置监测设备监测该侧屈服间柱内应力状态,间隔一定时间待第二应力释放进路应力释放完成后,开采两个应力释放进路之间靠近第一应力释放进路的第一受保护进路;此时,应力已经控制性的转移至采场极限平衡矿柱内,间隔一定时间后按顺序依次开采第一受保护进路至第二应力释放进路之间的各受保护进路;所述第一屈服间柱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应力释放进路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屈服间柱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应力释放进路的尺寸相匹配;所述步骤(c)中,在该侧第一屈服间柱内布置监测设备监测该屈服间柱内应力状态,间隔一定时间待第二应力释放进路应力释放完成的间隔一定时间为:半年至一年,应力释放完成的状态为:应力释放至第一应力释放进路的顶板有控制性的破坏;在另一侧的第二屈服间柱内布置监测设备监测该侧屈服间柱内应力状态,间隔一定时间待第二应力释放进路应力释放完成的间隔一定时间为:三个月至半年,应力释放的状态为:应力释放至第二应力释放进路的顶板有控制性的破坏;间隔一定时间后按顺序依次开采第一受保护进路至第二应力释放进路之间的各受保护进路的间隔一定时间为:一个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4878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风雨操场的地热井
- 下一篇:基于体积压裂下缝网形成的工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