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逆压电效应的3D芯片封装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37573.4 | 申请日: | 2016-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29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华;刘进明;张凯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44 | 分类号: | H01L23/44;H01L23/467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基于逆压电效应的3D芯片封装冷却结构,包括:封装3D芯片的封装腔和分别与封装腔左右两侧相连的振动驱动腔;所述的封装腔内设有沿厚度方向堆叠的若干芯片,上下两层芯片之间、底层芯片与封装腔之间均设有储存块,所述的储存块横向排布在上下层间形成若干横向微通道;所述的振动驱动腔内设有压电驱动器,所述的基于逆压电效应的3D芯片封装结构通过密封处理内部充注冷却工质,所述的冷却工质在压电驱动器的振动驱动下在微通道内震荡流动。本发明能够利用压电片的逆压电效应,驱动冷却工质在芯片间的微通道中流动,强化换热,确保芯片不超温。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压电效应 芯片 封装 冷却 结构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逆压电效应的3D芯片封装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3D芯片的封装腔和分别与封装腔左右两侧相连的振动驱动腔,其中:封装腔内设有沿厚度方向堆叠的若干芯片,上下两层芯片之间以及底层芯片与封装腔之间均设有储存块,该储存块排布在上下层间形成若干横向微通道,该微通道内充注冷却工质;两个振动驱动腔内均设有压电驱动器,冷却工质在压电驱动器的振动驱动下在微通道内震荡流动;所述的压电驱动器包括:振动片、压电片和轴腔,其中:轴腔前后两端均设有竖向轴孔,轴孔分别与振动驱动腔的内侧前后壁面相连,轴孔设有伸缩轴,振动片的端部为空心圆柱结构,套于伸缩轴上并可转动,压电片小于振动片、与振动片一侧粘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3757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电流采样的新型整流桥
- 下一篇:引脚数目小于测试需求的IC封装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