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作物按需补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94680.3 | 申请日: | 201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71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林祥;赵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物按需补灌方法,是以作物节水丰产为目标,通过作物按需补灌模型,仅需采集作物播种当日地表下0‑20和2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及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降水量,即可确定作物各关键生育时期的需补灌水量,不仅能实施精确节水灌溉,而且方法简单,易于操纵;本发明所提供的作物按需补灌方法可直接用于计算机编程,为作物按需补灌节水软件的开发及作物生产水分智能化管理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数据支撑。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物 按需补灌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作物按需补灌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特点和对水分的需求,设置保苗水、促壮水、稳产水和增产水四次补灌水;四次补灌水的具体实施时间、所需补灌水量和补灌方法如下:1)于作物播种当日用土钻采集播种田间地表下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用传统的烘干法测定土壤质量含水量,分别为θm‑0‑20和θm‑20‑40,单位为%,并用算术平均值计算方法计算出0‑40 cm土层土壤平均质量含水量,为θam‑0‑40,单位为%;用传统的环刀法测定持水量,分别为FC0‑20和FC20‑40,单位为%;再用公式(1)计算地表下0‑2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θr‑0‑20=θm‑0‑20×100 / FC0‑20 (1)所述的公式(1)中θr‑0‑20为地表下0‑2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单位为%;2)用公式(2)计算地表下0‑4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S0‑40=6.3989 θam‑0‑40‑6.1645 (2)所述的公式(2)中S0‑40为作物播种当日地表下0‑4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单位为mm;θam‑0‑40为播种当日地表下0‑40 cm土层土壤平均质量含水量,单位为%;3)用公式(3)计算地表下0‑1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S0‑100=12.037 θam‑0‑40+79.934 (3)所述的公式(3)中S0‑100为作物播种当日地表下0‑1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单位为mm;θam‑0‑40为播种当日地表下0‑40 cm土层土壤平均质量含水量,单位为%;4)依据作物播种当日的θr‑0‑20数值的大小,判断是否需要在作物播种后补灌保苗水;当作物播种当日的θr‑0‑20值大于60%时无需补灌,小于等于60%时,则用公式(4)计算保苗水补灌量;Is=0.4901 θm‑0‑202‑16.412 θm‑0‑20+173.29 (4)所述的公式(4)中Is为保苗水补灌量,单位为mm;θm‑0‑20为播种当日地表下0‑2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单位为%;保苗水补灌量最多不超过60 mm;5)使用雨量数据采集器采集或从当地气象部门获取两性花作物播种至幼穗分化的生长锥伸长期期间的降水量数据,或单性花作物播种至雄穗分化的生长锥伸长期期间的降水量数据,计算出该期间的总降水量Pps;6)用公式(5)计算两性花作物播种至幼穗分化的生长锥伸长期期间,或单性花作物播种至雄穗分化的生长锥伸长期期间的根层主效供水量;Wps=S0‑40+ Is +Pps (5)所述的公式(5)中Wps为两性花作物播种至幼穗分化的生长锥伸长期期间的根层主效供水量,或单性花作物播种至雄穗分化的生长锥伸长期期间的根层主效供水量,单位为mm;S0‑40为作物播种当日地表下0‑4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单位为mm;Is为保苗水补灌量,单位为mm;Pps为播种至该时期期间的总降水量,单位为mm;7)于两性花作物幼穗分化的生长锥伸长期或单性花作物雄穗分化的生长锥伸长期,依据Wps数值的大小,判断是否需要补灌促壮水;当Wps值大于等于130 mm,或虽低于130 mm但二者的差值小于5 mm时,无需补灌;当Wps值低于130 mm,且二者的差值大于等于5 mm时,则用公式(6)计算促壮水补灌量;Ips=130‑Wps (6)所述的公式(6)中Ips为促壮水补灌量,单位为mm;促壮水补灌量最多不超过60 mm;8)使用雨量数据采集器采集或从当地气象部门获取两性花作物播种至幼穗分化的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或药隔形成期期间的降水量数据,或单性花作物播种至雌穗分化的小花分化期期间的降水量数据,计算出该期间的总降水量Py1;9)用公式(7)计算两性花作物播种至幼穗分化的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或药隔形成期期间,或单性花作物播种至雌穗分化的小花分化期期间的自然主效供水量;Wy1=S0‑40+ Py1 (7)所述的公式(7)中Wy1为两性花作物播种至幼穗分化的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或药隔形成期期间的自然主效供水量,或单性花作物播种至雌穗分化的小花分化期期间的自然主效供水量,单位为mm;S0‑40为作物播种当日地表下0‑4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单位为mm;Py1为播种至该时期期间的总降水量,单位为mm;10)于两性花作物幼穗分化的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或单性花作物雌穗分化的小花分化期计算稳产水补灌量,如果保苗水和促壮水补灌量均为0 mm,则用公式(8)计算稳产水补灌量;Iy1=‑0.6829 Wy1+173.17 (8)所述的公式(8)中Iy1为稳产水补灌量,单位为mm;如果保苗水补灌量或促壮水补灌量大于0 mm,则先用公式(9)计算出播种至该时期所需的总补灌水量;Ity1=‑0.534 Wy1+178.09 (9)所述的公式(9)中Ity1为播种至该时期所需的总补灌水量,单位为mm;再用公式(10)计算稳产水补灌量;Iy1= Ity1‑Is‑ Ips (10)所述的公式(10)中Iy1、Is和 Ips分别为稳产水、保苗水和促壮水补灌量,单位为mm;11)使用雨量数据采集器采集或从当地气象部门获取作物播种至子粒形成期期间的降水量数据,计算出该期间的总降水量Py2;12)用公式(11)计算作物播种至子粒形成期期间的自然主效供水量;Wy2=0.7 S0‑100+0.3 Py2 (11)所述的公式(11)中Wy2为作物播种至子粒形成期期间的自然主效供水量,单位为mm;S0‑100为作物播种当日地表下0‑1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单位为mm;Py2为播种至该时期期间的总降水量,单位为mm;13)于作物子粒形成期计算增产水补灌量;首先用公式(12)计算出作物播种至子粒形成期期间所需的总补灌水量,Ity2=‑1.2039 Wy2+382.42 (12)所述的公式(12)中Ity2为作物播种至子粒形成期期间所需的总补灌水量,单位为mm;再用公式(13)计算增产水补灌量;Iy2= Ity2‑Is‑ Ips‑Iy1 (13)所述的公式(13)中Iy2、Is、Ips和Iy1分别为增产水、保苗水、促壮水和稳产水补灌量,单位为mm;增产水补灌量最多不超过60 mm;所述作物为冬小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9468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叶福瑟吉拉木扦插繁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葡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