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产生任意线性或二次曲线轮廓的浓度梯度产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94276.6 | 申请日: | 201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00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叶;胡增亮;沈杰男;李铁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12100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产生任意线性和二次曲线轮廓的浓度梯度产生器,为单纯的管路连接结构,包括2个入口端时,对应有4层分支通道;包括3个入口端时,对应有3层分支通道,每层分支通道分别由横向通道和竖直通道连接,管道的内径尺寸要求在0.1mm‑0.2mm。本发明实现了浓度梯度形状的可控性,可利用调节溶液的流速来实现2个入口端浓度梯度产生器出口处的浓度梯度形状呈一定角度变化,3个入口端浓度梯度产生器出口处的浓度梯度形状的峰值呈一定浓度的变化。本发明对在生物工程和化学工程中研究细胞的趋向性具有重要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任意 线性 二次曲线 轮廓 浓度梯度 产生器 | ||
【主权项】:
能产生任意线性或二次曲线轮廓的浓度梯度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2个或3个入口端(1),当包括2个入口端(1)时,所述2个入口端(1)经第一横向通道(2)的通道壁与第一横向通道(2)相连通,所述第一横向通道(2)与3条第一竖直通道(3)的上端口相连通,所述3条第一竖直通道(3)按从左至右的顺序等间距分布,且位于最左端的第一竖直通道(3)与第一横向通道(2)的左端头相接,位于最右端的第一竖直通道(3)与第一横向通道(2)的右端头相接;所述3条第一竖直通道(3)的下端口分别与第二横向通道(4)相连通,所述第二横向通道(4)与4条第二竖直通道(5)的上端口相连通,所述4条第二竖直通道(5)按从左至右的顺序等间距分布,且位于最左端的第二竖直通道(5)与第二横向通道(4)的左端头相接,位于最右端的第二竖直通道(5)与第二横向通道(4)的右端头相接;所述4条第二竖直通道(5)的下端口分别与第三横向通道(6)相连通,所述第三横向通道(6)与5条第三竖直通道(7)的上端口相连通,所述5条第三竖直通道(7)按从左至右的顺序等间距分布,且位于最左端的第三竖直通道(7)与第三横向通道(6)的左端头相接,位于最右端的第三竖直通道(7)与第三横向通道(6)的右端头相接;所述5条第三竖直通道(7)的下端口分别与第四横向通道(8)相连通,所述第四横向通道(8)与6条第四竖直通道(9)的上端口相连通,所述6条第四竖直通道(9)按从左至右的顺序等间距分布,且位于最左端的第四竖直通道(9)与第四横向通道(8)的左端头相接,位于最右端的第四竖直通道(9)与第四横向通道(8)的右端头相接;所述6条第四竖直通道(9)的下端口汇聚在一起,并与出口端(10)连通;当包括3个入口端(1)时,所述3个入口端(1)经第一横向通道(2)的通道壁与第一横向通道(2)相连通,所述第一横向通道(2)与4条第一竖直通道(3)的上端口相连通,所述4条第一竖直通道(3)按从左至右的顺序等间距分布,且位于最左端的第一竖直通道(3)与第一横向通道(2)的左端头相接,位于最右端的第一竖直通道(3)与第一横向通道(2)的右端头相接;所述4条第一竖直通道(3)的下端口分别与第二横向通道(4)相连通,所述第二横向通道(4)与5条第二竖直通道(5)的上端口相连通,所述5条第二竖直通道(5)按从左至右的顺序等间距分布,且位于最左端的第二竖直通道(5)与第二横向通道(4)的左端头相接,位于最右端的第二竖直通道(5)与第二横向通道(4)的右端头相接;所述5条第二竖直通道(5)的下端口分别与第三横向通道(6)相连通,所述第三横向通道(6)与6条第三竖直通道(7)的上端口相连通,所述6条第三竖直通道(7)按从左至右的顺序等间距分布,且位于最左端的第三竖直通道(7)与第三横向通道(6)的左端头相接,位于最右端的第三竖直通道(7)与第三横向通道(6)的右端头相接;所述6条第三竖直通道(7)的下端口汇聚在一起,并与出口端(10)连通;当入口端(1)的数量为2个时,所述的6条第四竖直通道(9)的下端口是以不重叠,不交叉的方式平行的汇入所述出口端(10);当入口端(1)的数量为3个时,所述的6条第三竖直通道(7)的下端口是以不重叠,不交叉的方式平行的汇入所述出口端(10);其中,每个入口端(1)为一与第一横向通道(2)相连通的长度为0.3mm-3cm的竖向通道;每个入口端(1)的具体内径是0.2mm;每两个相邻入口端(1)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4mm;其中最左端的入口端(1)的中心线和第一横向通道(2)的左端头之间的距离为0.8mm;所述的两个相邻的第一竖直通道(3)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两个相邻的第二竖直通道(5)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两个相邻的第三竖直通道(7)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相邻的第四竖直通道(9)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均为1.4mm;其中最左端的第一竖直通道(3)的中心线与第二横向通道(4)左端头之间的距离、最右端的第一竖直通道(3)的中心线与第二横向通道(4)右端头之间的距离、最左端的第二竖直通道(5)的中心线与第三横向通道(6)左端头之间的距离、最右端的第二竖直通道(5)的中心线与第三横向通道(6)右端头之间的距离、最左端的第三竖直通道(7)的中心线与第四横向通道(8)左端头之间的距离、最右端的第三竖直通道(7)的中心线与第四横向通道(8)右端头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且为0.8mm;所述出口端(10)为一竖向通道,出口端(10)的内径1.2mm;当入口端(1)的数量为2个时,出口端(10)的通道长度为0.5mm,当入口端(1)的数量为3个时,出口端(10)的通道长度为2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业大学,未经辽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9427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尘型纺织用织布印花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纺织用织布印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