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残采区中部残煤开采可行性的判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52478.4 | 申请日: | 2016-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57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冯国瑞;戚庭野;郭峰;白锦文;张玉江;郭军;章敏;康立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申艳玲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残采区中部残煤开采可行性的判别方法,属于煤矿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①结合矿区地质柱状图明确复合残采区上下煤层之间的岩层组成情况;②然后结合煤层的具体赋存状况和已有的矿井资料,获取相关参数;③结合弹塑性基础理论推导出上部煤层开采对其下方层间岩层的最大破坏深度和下部煤层开采对其上覆岩层造成的损伤范围;④基于上下煤层开采对中部残煤造成的多重采动影响,判断中部残煤的可采性。本发明易于工程人员掌握应用,在保证安全开采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利用了不可再生的资源,可以创造巨大的市场经济效益,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采区 中部 开采 可行性 判别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复合残采区中部残煤开采可行性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结合矿区地质柱状图进行钻孔取芯,明确复合残采区上下煤层之间的岩层组成情况,并进行统一标号;第二步:下部煤层采用长壁垮落法开采,上部煤层采用刀柱法开采,结合煤层的具体赋存状况和已有的矿井资料,获取相关参数:上部煤层埋藏深度H1、下部煤层埋藏深度H2、煤层倾角α、层间岩层平均容重γ、下部煤层采高M、开采冒落过程中顶板下沉值W、岩体碎胀系数K,上覆岩体平均抗压强度Rc,以及上部煤层刀柱开采煤柱宽度La,刀柱采空区宽度Lb,下部煤层采场的开采宽度L;第三步:结合弹塑性基础理论推导出上部煤层开采对其下方层间岩层的最大破坏深度和下部煤层开采对其上覆岩层造成的损伤范围;
式中:h1max为上部煤层开采对其下方层间岩层的最大破坏深度,h2max为下部煤层开采对其上覆岩层造成的损伤范围,La为煤柱宽度;Lb为刀柱采空区宽度;γ为层间岩层平均容重,Rc为上覆岩体平均抗压强度,L为下部煤层采场的开采宽度,其值即为工作面的开采宽度,工作面现场经过测量即可得到;β为岩体节理裂隙影响系数;第四步:基于上下煤层开采对中部残煤造成的多重采动影响,判断中部残煤的可采性:①若下部煤层开采造成的损伤范围小于下位层间岩层厚度,且上部煤层开采造成的最大破坏深度小于上位层间岩层厚度,则可以进行安全回采;②若下部煤层开采造成的损伤范围小于下位层间岩层厚度,上部煤层开采造成的最大破坏深度大于上位层间岩层厚度,此时上部煤层的采动影响并未破坏中部残煤的完整性,可通过对中部残煤顶板进行合理的加固措施,然后进行回采;③若下部煤层开采造成的损伤范围大于下位层间岩层厚度,则中部煤层可能发生台阶错动,造成煤层的不连续,则不可以进行回采;所述下位层间岩层厚度、上位层间岩层厚度,结合第一步中给出的上、下位层间岩层概念,以及具体的矿区地质柱状图,计算得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5247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恒温绝热油气储存装置
- 下一篇:一种蚕丝丝片蒸煮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