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学习型能效模型的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26112.X | 申请日: | 2016-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60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峰;李晓慧;丁雪峰;高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16 | 分类号: | H04L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张辉;崔建中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学习型能效模型的传输方法,首先对网络的历史变化趋势进行周期性的记录,对往返时延进行加权平滑处理,并判断拥塞控制窗口变化趋势;然后对网络能效与拥塞控制窗口建模,每当收到一个新的ACK,即更新该能效窗口模型;最后结合拥塞窗口和能效变化趋势,预测下一个时段的拥塞控制窗口大小;对于网络丢包或超时事件,利用传统TCP的数据包重传机制,当丢包结束后,再利用能效模型进行处理。本发明降低了网络的随机事件以及传统算法估计误差的影响,能够对时延和吞吐量的侧重进行权衡;在高速网络中,能逼近较高的链路带宽占用率以及较低的端到端时延,降低了数据包传送经历的端到端时延。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学习 能效 模型 传输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学习型能效模型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接收ACK数据包,并记录接收到的所有ACK数据包的往返时延向量
和发送窗口大小向量
i表示当前时间段,采用公式
对往返时延向量
进行加权平滑处理,i‑1表示上一个时间段,α为加权平滑因子,Dg,i为第i时段最大时延值平滑后的往返时延值;步骤2:根据公式
求解出归一化时延变化率Gi,其中,Wg,i为第i时段最大时延值时的窗口大小;步骤3:根据公式
求得网络能效估计值Ee,i,△表示时延吞吐量敏感因子,Ti表示第i时段的实际吞吐量,由单位时间内确认的发送窗口大小向量
累加所得,Di为第i时段内往返时延向量
中所有的元素;步骤4:建立每个数据包相对应的网络承载能力E与发送窗口大小W对应关系模型为W(x+1),该模型表示为W(x+1)=f(E(x)+γ(x)),其中,x为时间变化参数,即时间段i,W(x+1)为下一次的拥塞控制窗口大小,f(x)为窗口变化函数,E(x)为网络能效的估计函数,γ(x)为网络能效的增减变化;步骤5:判断网络变化趋势,当Gi>0或
时,网络有拥塞趋势,则下一个时段网络能效需要相应减小,当Gi≤0且
时,网络有空闲趋势,则下一个时段网络能效需要相应增长,具体为:
Ee,i+1为第i+1时段的网络能效估计值,Dmax,i为第i时段往返时延向量
中的最大元素,Dmin为往返时延向量
中的最小元素,R为链路容忍度最大值;γ1和γ2代表网络能效的增减变化值,通过大量重复实验,选择其中的最优值;步骤6:根据步骤4和步骤5计算出Wi+1窗口值;步骤7:将每个时段i分为n个时隙,每个时隙为λms,第i时段后n‑1个时隙内发送的数据也作为Wi+1的一部分数据,即每个时段前n‑1个时隙用于学习模型,最后一个时隙用于发送剩余数据,则Wi+1窗口内最后一个时隙应发送的数据大小为Wfin,i+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2611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