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井微生物复合解堵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19216.8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8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曹功泽;高光军;郭辽原;胡婧;孙刚正;赵凤敏;宋欣;段传慧;徐闯;冯云;吴晓玲;曹嫣镔;宋永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7/06 | 分类号: | E21B37/06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助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井微生物复合解堵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油井取芯进行堵塞物的分析;有机和无机解堵剂的浓度确定;有机和无机解堵剂注入量的确定;有机和无机解堵剂注入方式的确定;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本发明不仅能彻底清除掉油井的无机垢和矿物质等无机堵塞物,同时能有效地清除掉油井胶质、沥青质和蜡等有机堵塞物,增加了地层的渗流能力从而增加了油井产能;同时具有工艺合理、操作方便、腐蚀低、环保性能好和现场试验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油井的解堵工艺中。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无机解堵剂 解堵 现场试验 堵塞物 微生物 油田化学助剂 复合 有机堵塞物 胶质 浓度确定 渗流能力 效果评价 油井产能 矿物质 沥青质 无机垢 有效地 注入量 取芯 地层 腐蚀 环保 应用 分析 | ||
【主权项】:
1.一种油井微生物复合解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油井取芯进行堵塞物的分析试验前进行油井取芯,用石油醚将岩芯中的有机、无机堵塞物以及原油分别驱替出来,测量岩芯的孔隙体积,称取有机和无机堵塞物的质量,计算岩芯中有机和无机堵塞物的浓度;(2)有机和无机解堵剂的浓度确定根据有机堵塞物的浓度确定有机解堵剂的浓度,根据无机堵塞物的浓度确定无机物解堵剂的浓度;所述的有机堵塞物的浓度不小于20mg/ml时,有机解堵剂的浓度为10‑20mg/L;有机堵塞物的浓度小于20mg/ml,且不小于10mg/ml时,有机解堵剂的浓度为5‑10mg/L;有机堵塞物的浓度小于10mg/ml时,有机解堵剂的浓度为2‑5mg/L;所述的无机堵塞物的浓度不小于10mg/ml时,无机解堵剂的浓度为20‑40mg/L;无机堵塞物的浓度小于10mg/ml,且不小于5mg/ml时,无机解堵剂的浓度为10‑20mg/L;无机堵塞物的浓度小于5mg/ml时,无机解堵剂的浓度为5‑10mg/L;(3)有机和无机解堵剂注入量的确定根据有机堵塞物的浓度确定有机解堵剂注入量,根据无机堵塞物的浓度确定无机解堵剂注入量;所述的有机堵塞物的浓度不小于20mg/ml时,有机解堵剂的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注入80‑100m3;有机堵塞物的浓度小于20mg/ml,且不小于10mg/ml时,有机解堵剂的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注入50‑80m3;有机堵塞物的浓度小于10mg/ml时,有机解堵剂的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注入20‑50m3;所述的无机堵塞物的浓度不小于10mg/ml时,无机解堵剂的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注入150‑200m3;无机堵塞物的浓度小于10mg/ml,且不小于5mg/ml时,无机解堵剂的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注入100‑150m3;无机堵塞物的浓度小于5mg/ml时,无机解堵剂的注入量为每米油层厚度注入50‑100m3;(4)有机和无机解堵剂注入方式的确定有机和无机解堵剂注入方式如下:①首先向油井中注入上述浓度和注入量的有机解堵剂,注入速度为6‑8m3/h,注入3000‑5000Nm3的N2,注入速度为100‑200Nm3/h,注入地层水顶替液20‑30m3,关井12‑24h;②其次向油井中注入上述浓度和注入量的无机解堵剂,注入速度8‑10m3/h,注入5000‑8000Nm3的N2,注入速度为200‑300Nm3/h,注入地层水顶替液30‑50m3,关井反应6‑12h;③油井开井生产油井开井生产第1个月内的日产液量为油井试验前日产液量的1/3;第2个月内的日产液量为油井试验前日产液量的2/3,第2个月后的日产液量为油井试验前的日产液量;(5)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按照上述注入方式进行现场试验,并考察现场试验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1921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