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声表面波的PM2.5检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63140.1 | 申请日: | 201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久玲;郝文昌;刘明华;何世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11472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宇杨;李彪<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声表面波的PM2.5检测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6)、虚拟冲击器(5)、声表面波检测器(12)、加热源(3)、左气流通道(13)、中气流通道(10)和右气流通道(15);所述虚拟冲击器(5)的进气端(8)设有加速喷嘴,用于将入气口(4)流入的空气加速后吸入该虚拟冲击器(5)内,并根据空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进行分流;所述的声表面波检测器(12)通过检测沿其捕获粒子后的表面产生的声表面波传播速度的变化量,以获得该声表面波检测器(12)工作频率的变化量,进而计算得到空气中PM2.5质量浓度。本发明的上述PM2.5检测器具有便携性、高响应和简单工艺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表面波 pm2 检测器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声表面波的PM2.5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6)、虚拟冲击器(5)、声表面波检测器(12)、加热源(3)、左气流通道(13)、中气流通道(10)和右气流通道(15);所述下壳体(6)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气口(4)和出气口(14),所述的入气口(4)与虚拟冲击器(5)的进气端(8)连通,所述的左气流通道(13)、中气流通道(10)和右气流通道(15)之间相互并行地连通虚拟冲击器(5)的三个出气端和出气口(14),所述的声表面波检测器(12)设置于右气流通道(15)的下表面,并与上壳体(1)内表面上设置的加热源(3)相对,使得右气流通道(15)形成热泳微通道;所述虚拟冲击器(5)的进气端(8)设有加速喷嘴,用于将入气口(4)流入的空气加速后吸入该虚拟冲击器(5)内,并根据空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随气流流动的惯性大小不同,将其中大于2.5μm切割粒径的粒子分流进入中气流通道(10),将小于2.5μm切割粒径的粒子分流进入左气流通道(13)和右气流通道(15);所述的声表面波检测器(12)通过检测沿其捕获粒子后的表面产生的声表面波传播速度的变化量,以获得该声表面波检测器(12)工作频率的变化量,进而计算得到空气中PM2.5质量浓度;/n所述的声表面波检测器(12)采用延迟线器件,其包括:压电基片和设置于该压电基片两端的两个叉指换能器,其中一侧的叉指换能器通过逆压电效应将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后沿压电基片表面传播,并由另一个叉指换能器将接收到的声信号再转换成电信号进行输出,以实现声表面波的激发与检测;所述的下壳体(6)上开设有下矩形窗口(11),用于填充该延迟线器件。/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63140.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高炉炉渣黏度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颗粒物质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