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三维互穿结构3D‑SiC/Al复合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18417.9 | 申请日: | 2016-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1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程;汪冬梅;汤文明;郑治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23/04 | 分类号: | B22D23/04;C22C1/10;C22C29/06;C2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三维互穿结构3D‑SiC/Al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3D‑SiC预制件制备及后续无压熔渗制备3D‑SiC/Al复合材料过程。其中,3D‑SiC预制件应用在后续的无压熔渗3D‑SiC/A复合材料时,根据所用的铝合金成分可对其进行或不进行氧化预处理。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中SiC含量在50~73vol%,复合材料的密度可达2.90~3.1g/cm2,热导率达到232W/(m·℃),热膨胀系数低至5.72×10‑6/℃,抗弯强度可达330MPa,综合性能满足电子封装材料必须具有的低膨胀系数、高热导率和足够的抗弯强度等技术性能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三维 结构 sic al 复合材料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制备三维互穿结构3D‑SiC/Al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a、将SiC微粉和聚碳硅烷的二甲苯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待二甲苯自然挥发后可得到表面涂有聚碳硅烷的SiC粉末,然后压制成SiC素坯;b、将步骤a制备的SiC素坯放置于管式气氛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500~1100℃保温1~2h,随炉冷至室温后取样;c、将经b步骤处理SiC素坯试样置于高温烧结炉中在氩气保护下升温至1600~2100℃保温1~5h后冷至常温取样,得到SiC呈连续相分布的3D‑SiC预制件;d、将步骤c制备的3D‑SiC预制件放置于箱式电阻炉中升温至800~1400℃保温1~4h,随炉冷至室温,得到表面氧化预处理的三维互穿的3D‑SiC预制件;e、将步骤d制备的3D‑SiC预制件放置在装有铝合金的陶瓷方舟内,3D‑SiC预制件置于铝合金上方,然后将陶瓷方舟推入管式气氛炉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800~1200℃,保温1~3h完成无压熔渗过程,然后随炉冷却至600℃以下出炉,即可得到SiC陶瓷相和铝合金相呈连续相均匀分布并各自形成三维互穿结构的3D‑SiC/Al复合材料;其中,当铝合金中的Si含量高于Al与SiC反应体系的平衡Si含量时,步骤c制备的3D‑SiC预制件可以进行步骤d处理,也可以不进行步骤d处理,直接进行步骤e的处理;当铝合金中的Si含量低于Al与SiC反应体系的平衡Si含量时,步骤c制备的3D‑SiC预制件则必须进行步骤d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1841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镁合金铸棒水平浇铸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铸件进浇口共振破断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