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级利用烟气余热的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08748.4 | 申请日: | 2016-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39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阮雪华;辛月;贺高红;肖武;代岩;焉晓明;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96;B01D53/62;B01D53/73;B01D53/00;F25B15/02;F25B27/02;F25J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李宝元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级利用烟气余热的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工艺,属于分离技术领域。该工艺基于化学吸收过程、吸收式制冷过程和压缩冷凝过程,通过梯级利用烟气余热,首先作为吸收剂再生的热源,再作为吸收式制冷的热源,同时二次利用吸收剂再生过程消耗的热量,将再生塔顶二氧化碳携带的低温热作为吸收式制冷的热源,从而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捕集液化的成本,有利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和碳减排政策的执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避免了吸收剂再生过程的蒸汽消耗,减少了液化过程的压缩功消耗,每吨二氧化碳可节省蒸汽1.5吨,电能20kWh;通过优化设计制冷和液化工艺,将二氧化碳的液化温度提高到5℃以上,避免发生冻堵和形成水合物,简化了脱水工艺流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级 利用 烟气 余热 二氧化碳 液化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梯级利用烟气余热的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高温烟气送入再生塔(7)的再沸器(1),与待再生的化学吸收剂换热,即烟气余热的第一级利用,随后进入吸收式制冷系统(2)的蒸汽发生器(2a),与制冷系统的稀溶液换热,即烟气余热的第二级利用;经余热二级利用后的烟气,一部分为直接排放的烟道气(S‑2)排放至大气,另一部分为送往吸收塔的烟道气(S‑3)经过第一冷却器(3)进入吸收塔(4)进行二氧化碳捕集;从再生塔(7)采出含水粗二氧化碳(S‑5),进入第二换热器(11)中,同时,吸收式制冷系统(2)的蒸汽发生器(2a)中的稀溶液经第三输送泵(10)送至第二换热器(11)中,回收含水粗二氧化碳(S‑5)携带的热量,即烟气余热的第二次利用;随后,含水粗二氧化碳(S‑5)经过第三冷却器(12)进入分液罐(13),冷凝分离出含水粗二氧化碳(S‑5)中的冷凝水(S‑6),冷凝水(S‑6)返回再生塔(7);冷凝除水的粗二氧化碳(S‑7),依次进入压缩机(14)、第四冷却器(15)和吸收式制冷系统(2)的蒸发器(2b),通过压缩冷凝来液化二氧化碳,再进入三相分离罐(16),从罐顶采出不凝尾气返回吸收塔(4),从罐底采出液态粗二氧化碳(S‑8),从罐底水包采出冷凝水(S‑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0874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流风机启动限流电路
- 下一篇:一种传动电机的速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