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囊导管同轴匀速旋转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96864.9 | 申请日: | 2016-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7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夫之;郑玉涛;李跃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睿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3/02 | 分类号: | B05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12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球囊导管同轴旋转系统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可将多余部分缠绕、高同轴度、可变速控制的结构简单、高效等优点的适用于球囊导管超声技术喷涂的旋转机构。用于配合超声技术喷涂方法,使其喷涂效果能达到喷涂均匀,操作方便,适应不同技术工艺的要求,可有效加快工作效率,促进行业技术发展。本系统采用左右两组旋转结构,旋转机构上选用可准确计算转速的伺服电机并用同步带进行动能传动,有效避免旋转中的差补问题。绕线模块安装在左旋转轴左侧,可以满足球囊导管在喷涂过程中缠绕的需求,又可以避免缠绕结构给旋转机构带来的影响,确保旋转机构在工作时球囊导管具有高同轴度旋转的需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管 同轴 匀速 旋转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球囊导管同轴匀速旋转系统,包括位移调节底座、2组可调速旋转机构和绕线模块,其特征在于:位移调节底座由安装底板(1)、滑块滑轨(2)、第一滑动底板(4)、第二滑动底板(35)、定位钢条(3)、第一夹紧工具(7)、第二夹紧工具(32)、第一手拧螺母(39)、第二手拧螺母(33)、第一滑动拉手(20)和第二滑动拉手(21)组成;2组可调速旋转机构由左旋转轴主安装座(5)、左旋转轴副安装座(6)、左电机安装板(38)、左伺服电机(11)、左旋转轴(15)、ER32夹头体(16)、ER32夹头螺母(17)、ER32夹头(40)、左主同步带轮(8)、左副同步带轮(10)、左同步带(9)、第一安装接头(18)、第二安装接头(19)构成的左旋转机构和由右旋转轴主安装座(23)、右旋转轴副安装座(25)、右电机安装板(27)、右伺服电机(28)、右旋转轴(24)、左夹头延长杆(22)、右主同步带轮(29)、右副同步带轮(31)、右同步带(30)构成的右旋转机构组成;绕线模块由绕线固定件(14)、绕线活动件(13)、第三手拧螺母(12)组成;位移调节底座是将第一滑动底板(4)和第二滑动底板(35)通过滑块滑轨(2)固定在安装底板(1)上,分别利用第一夹紧工具(7)和第一手拧螺母(39)将第一滑动底板和第二滑动底板固定安装在安装底板(1)的定位钢条上(3),定位钢条(3)上有刻度表,可拉动第一滑动拉手(20)和第二滑动拉手(21)移动第一滑动底板(4)和第二滑动底板(35);左旋转机构是将左旋转轴主安装座(5)、左旋转轴副安装座(6)安装在第一滑动底板(4)上,左伺服电机(11)通过左电机安装板(38)安装在左旋转轴副安装座(6)上,左旋转轴(15)通过两个轴承安装在左旋转轴主安装座(5)和左旋转轴副安装座(6)上;左伺服电机(11)的转子上安装左主同步带轮(8),左旋转轴(15)上安装左副同步带轮(10),左主同步带轮(8)和左副同步带轮(10)用左同步带(9)来传递动能;左旋转轴(15)中间为通孔,球囊导管可从中间穿过,左旋转轴(15)右端安装ER32夹头体(16)和ER32夹头螺母(17);右旋转机构是将右旋转轴主安装座(23)、右旋转轴副安装座(25)安装在第二滑动底板(35)上,右伺服电机(28)通过右电机安装板(27)安装在右旋转轴副安装座(25)上,右旋转轴(24)通过两个轴承安装在右旋转轴主安装座(23)和右旋转轴副安装座(25)上,右伺服电机(28)的转子上安装右主同步带轮(29),右旋转轴(24)上安装右副同步带轮(31),右主同步带轮(29)和右副同步带轮(31)用右同步带(30)来传递动能;右旋转轴(24)左端安装左夹头延长杆(21);绕线模块的绕线固定件(14)安装在左旋转机构的左旋转轴(15)上,绕线活动件(13)通过第三手拧螺母(12)安装在绕线固定件(14)上随左旋转轴(15)转动;第一安装夹头(18)和第二安装夹头(19)安装在ER32夹头螺母中间,用于固定穿过左旋转轴(15)的球囊导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睿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睿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9686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瓶车充电器外壳(1)
- 下一篇:动力电池(SKIL‑18‑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