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物联网语义事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34208.6 | 申请日: | 2016-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21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龙;吕明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5 | 分类号: | G06F16/9535;G06F16/33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物联网语义事件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每个感知节点的最近n个采样周期的数据被利用于事件分析,以节能的方式快速地过滤失效节点和噪音数据;步骤2:每个节点根据有效的实时感知数据,基于模糊理论计算出局部的事件可信度,可信度低于预设阈值α的感知节点被过滤,可信度高于α的感知节点成为值得关注事件节点NEN,NEN采用基于可信度子范围的非均匀离散化和编码方法,得到局部事件语义信息;步骤3:语义事件信息融合:采用基于网格逻辑划分的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基于模糊理论定义语义事件信息融合操作符,进行网内事件信息融合,返回k个最严重语义的事件信息。本发明能耗较低、实时性良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糊 理论 联网 语义 事件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物联网语义事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感知数据预处理每个感知节点的最近n个采样周期的数据被利用于事件分析,n取决于感知节点采样周期的间隔时间,以节能的方式快速地过滤失效节点和噪音数据,以保证实时事件检测具有容错性;步骤2:语义事件信息表示每个节点根据有效的实时感知数据,基于模糊理论计算出局部的事件可信度,可信度低于预设阈值α的感知节点被过滤,可信度高于α的感知节点成为值得关注事件节点NEN,NEN采用基于可信度子范围的非均匀离散化和编码方法,得到局部事件语义信息;步骤3:语义事件信息融合采用基于网格逻辑划分的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该方法以节能和实时的方式考察网络中NEN主要的空间相关性,基于模糊理论定义语义事件信息融合操作符,进行网内事件信息融合,返回k个最严重语义的事件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3420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