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p-i-n隧道结的多有源区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8031.9 | 申请日: | 201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7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雄;王肖磊;崔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p‑i‑n隧道结的多有源区发光二极管,该二极管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衬底、氮化物成核层、氮化物缓冲层、n型氮化物层、第一发光区、p‑i‑n隧道结、第二发光区、和氧化铟锡导电层;其中第一发光区由第一有源区、第一p型氮化物电子阻挡层和第一p型氮化物空穴注入层组成,第二发光区由第二有源区、第二p型氮化物电子阻挡层和第二p型氮化物空穴注入层组成。本发明实现了多有源区发光,不仅可以降低电极接触带来的电迁移问题,还能有效减小传统隧道结工作时内部耗尽区的宽度,从而减小电子隧穿的距离,增加电子隧穿的几率,并可有效缓解传统重掺杂隧道结引起的晶格失配,提高器件的晶体质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隧道 有源 发光二极管 | ||
【主权项】:
一种具有p‑i‑n隧道结的多有源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二极管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衬底(101)、氮化物成核层(102)、氮化物缓冲层(103)、n型氮化物层(104)、第一发光区(105)、p‑i‑n隧道结(106)、第二发光区(107)、和氧化铟锡导电层(108);其中第一发光区(105)由第一有源区(1051)、第一p型氮化物电子阻挡层(1052)和第一p型氮化物空穴注入层(1053)组成,第二发光区(107)由第二有源区(1071)、第二p型氮化物电子阻挡层(1072)和第二p型氮化物空穴注入层(1073)组成;在n型氮化物层和ITO导电层上分别设置n电极(109)和p电极(1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2803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