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时延非对称双人遥操作系统的稳定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23424.0 | 申请日: | 201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9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攀峰;戴沛;刘正雄;孟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时延非对称双人遥操作系统的稳定控制方法,首先,建立非对称双人遥操作系统的模型;其次,设计波变量;最后,建立时延模型;本发明将速度和力信息转化为波变量后再进行传输,根据无源性理论,可以保证信道在任意定时延条件下的无源性,保证双人遥操作系统在定时延条件下的稳定性;本发明只需要将速度和力信息进行简单的算数运算即可实现波变换,易于实现。最后,本发明可以保证信道在任意定时延条件下的无源性,并且主端、从端以及环境模型都是无源,所以可以保证整个系统在任意定时延下的无源性和稳定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时延非 对称 双人 操作系统 稳定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时延非对称双人遥操作系统的稳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非对称双人遥操作系统的模型;建立两个主端及从端的动力学模型:![]()
![]()
ZsVe=Fcs‑Fe (1‑3)其中:![]()
![]()
Fcs=‑CsVe+C1Ved‑C5Fe+C3Fed (1‑6)
和Ve分别表示主端1、主端2和从端的速度,
和Zs表示主端1、主端2和从端的线性动力学模型,
和Fcs分别表示主端1、主端2和从端的控制力,
和
分别表示操作者施加给主端1和主端2的力,Fe表示环境的作用力;
和Ved分别表示主端1、主端2和从端的期望速度,
和Fed分别表示主端1、主端2和从端的期望作用力;![]()
Cs、C1、C5和C3分别为不同的控制器参数;主端和从端的期望速度分别是:![]()
主端和从端的期望力分别是:![]()
其中,α1、α2和α3分别表示非对称双人遥操作系统的优势因子;上标d1、d2、d分别表示主端1与从端之间、主端2与从端之间、主端1与主端2之间的时延大小;主端1的速度
和力
传输到从端的信息变为
和
传输到主端2的信息变为
和
主端2的速度
和力
传输到从端的信息变为
和
传输到主端1的信息变为
和
从端的速度Ve(t)和Fe(t)传输到主端1的信息变为
和
传输到主端2的信息变为
和
2)设计波变量由于共存在三个信道,每个信道都将速度和力信息传输到对方,在每个信道上利用波变量方法来保证信道的稳定性;具体步骤如下;对于每个信道设计波变量,将时域变量变为波变量进行传输;![]()
![]()
![]()
![]()
T表示信道传输的时延大小,um(t)表示左端向右传播的波变量,v(t)表示左端的速度,F′(t)表示右端传输到左端的期望力,vm(t)表示左端向左传播的波变量,b表示波阻抗,us(t)表示右端向右传播的波变量,vs(t)表示右端向左传播的波变量,v′(t)表示左端传输到右端的期望速度,F(t)表示右端的力;波变量的引入,会在保证无源性的条件性使得v′(t)跟踪v(t),F′(t)跟踪F(t);![]()
![]()
![]()
![]()
表示左端向右传播的波变量,F2(t)表示左端的力,v′2(t)表示右端传输到左端的期望速度,
表示左端向左传播的波变量,
表示右端向右传播的波变量,
表示右端向左传播的波变量,F′2(t)表示左端传输到右端的期望力,v2(t)表示右端的速度;波变量的引入,会在保证稳定性的条件性使得F′2(t)跟踪F2(t),v′2(t)跟踪v2(t);对于主端1和主端2之间的信道,该信道的波变量设计时,T为主端1与主端2之间的时延d;v(t)为
v′(t)为
F(t)为
F′(t)为
F2(t)为
F′2(t)为
v2(t)为
v′2(t)为
对于主端1和从端之间的信道,该信道的波变量设计时,T为主端1与从端之间的时延d1;v(t)为
v′(t)为
F(t)为Fe(t),F′(t)为
F2(t)为
F′2(t)为
v2(t)为Ve(t),v′2(t)为
对于主端2和从端之间的信道,该信道的波变量设计时,T为主端2与从端之间的时延d2;v(t)为
v′(t)为
F(t)为Fe(t),F′(t)为
F2(t)为
F′2(t)为
v2(t)为Ve(t),v′2(t)为
3)建立时延模型波变量在时延为T的信道中传播时,按照如下的时延模型:us(t)=um(t‑T) (1‑17)vm(t)=vs(t‑T) (1‑18)![]()
![]()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2342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系统的逻辑转换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拟人员在家的防盗情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