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杂环境下水工程渗流性态一体化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5522.1 | 申请日: | 201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8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苏怀智;顾冲时;杨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李晓静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环境下水工程渗流性态一体化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其系统包括渗流性状时空监控装置和传感光纤测渗增敏装置,所述渗流性状时空监控装置包括竖承力载纤柱、外缘通管和传感光纤,所述竖承力载纤柱两边分别设有左承力横梁和右承力横梁,所述外缘通管套在竖承力载纤柱上,第二过渡圆端上方设有集纤盒,集纤盒内的传感光纤穿过外缘通管与含有测温装置的元件承载体连接,然后依次绕过第二过渡圆端、第一过渡圆端后穿过弹性装置,从第三过渡圆端引出。本发明的复杂环境下水工程渗流性态一体化监测系统,从基础传感光纤的研发到普通传感光纤的二次加工等系列化的产品与技术被提出,可实现时间与空间上横向与纵向的定量与定性评估。 | ||
搜索关键词: | 复杂 环境 下水 工程 渗流 一体化 监测 系统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复杂环境下水工程渗流性态一体化监测系统,包括渗流性状时空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光纤测渗增敏装置,先通过传感光纤测渗增敏装置对传感光纤(116)进行增敏处理,然后将传感光纤(116)布设到渗流性状时空监控装置中进行监测;所述渗流性状时空监控装置包括竖承力载纤柱(120)、外缘通管(117)和传感光纤(116),所述竖承力载纤柱(120)两边分别设有左承力横梁(102)和右承力横梁(121),所述外缘通管(117)套在竖承力载纤柱(120)上,竖承力载纤柱(120)顶端设有第二过渡圆端(114),底端设有元件承载体(119),左承力横梁(102)和右承力横梁(121)两端分布设有第一过渡圆端(111)和第三过渡圆端,在左承力横梁(102)和右承力横梁(121)下方均设有弹性装置,第二过渡圆端(114)上方设有集纤盒(115),集纤盒(115)内的传感光纤(116)穿过外缘通管(117)与含有测温装置的元件承载体(119)连接,然后以S型布设在竖承力载纤柱(120)内,然后依次绕过第二过渡圆端(114)、第一过渡圆端(111)后穿过左承力横梁(102)和右承力横梁(121)下方的弹性装置,从第三过渡圆端引出;所述传感光纤测渗增敏装置包括中控模块、外层模块、端口模块,所述中控模块两侧均设有外层模块和端口模块,外层模块位于中控模块和端口模块之间;所述中控模块包括通管把柄(315)、上贯通管(313)、注胶通管(317)和下贯通管(314),所述通管把柄(315)的一端与注胶通管(317)相连接,注胶通管(317)嵌入在上贯通管(313)和下贯通管(314)中,传感光纤(116)位于上贯通管(313)和下贯通管(314)之间;所述外层模块包括内超硬层(312)、内隔热层(311)、外传热层(308)、内导热增强层(309)、外硬质层(306)、外隔温增强层(307),所述内超硬层(312)的内侧与内隔热层(311)的外侧相连,所述内超硬层(312)紧邻内导热增强层(309),所述内导热增强层(309)的外侧与外传热层(308)的内层相连接,内导热增强层(309)紧邻外隔温增强层(307),所述外隔温增强层(307)的外侧与外硬质层(306)的内侧相连接,外隔温增强层(307)紧邻固纤端,传感光纤(116)依次穿过内隔热层(311)、内导热增强层(309)和外隔温增强层(307);所述端口模块包括上注胶管(304)、圆球形的固纤端、容固管、下注胶管(305);所述固纤端上端侧固定有上注胶管(304),固纤端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容固管,固纤端的下端侧固定有下注胶管(305),传感光纤(116)穿过容固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0552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比色传感器阵列的手机成像方法
- 下一篇:植生混凝土反虑能力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