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网短路下的逆变器电源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94971.0 | 申请日: | 2016-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14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巍;林伟伟;鞠平;齐贝贝;陈谦;余一平;金宇清;徐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M7/42;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朱桢荣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短路下的逆变器电源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从机理分析着手结合统计,对影响逆变器电源短路电流输出的因素进行分类;步骤二、确定若干典型的逆变器,及其短路输出电流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分为三类:控制策略、拓扑结构、配电网短路类型;步骤三、建立所有控制策略下的短路模型,并拟合模型参数;模型参数用于分析逆变器电源故障。本发明大大减少工作量,提高逆变器电源短路仿真效率,方便逆变器电源故障分析,适用于电力系统对分布式电源系统的调度、联合运行与协调控制、随机模拟等需要快速建模与简单模型结构的研究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短路 逆变器 电源 建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配电网短路下的逆变器电源故障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从机理分析着手结合统计,对影响逆变器电源短路输出电流的因素进行分类;步骤一中,分类具体如下:第一:控制策略;逆变型电源输出电压电流的频率由网侧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决定,输出电压幅值由直流侧电压幅值和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共同决定;逆变器电源运行控制的控制策略分为PQ控制,VF控制和下垂控制以及倒下垂控制;逆变器电源构成微网分为并网与孤网两种运行模式,考虑到为配电网短路情况下即并网运行,以PQ控制、VF控制和下垂控制为主;PQ控制下其接入点电压和频率由大电网提供支撑,不考虑频率和电压的调节,频率和电压的调节由大电网完成,此时逆变器电源仅发送或吸收功率,假设逆变器输出电流为通过dq变换得到的d轴和q轴电流分别为Id、Iq,电压为ud、uq,由于uq=0,所以当设定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Pref和无功功率Qref时,逆变器输出的参考电流应为:
其中,idref,iqref分别为逆变器输出的d轴和q轴参考电流;第二:逆变器电源主电路拓扑;拓扑结构都由DC/DC变换电路和DC/AC变换电路构成;其中DC/DC变换电路,它分为Buck、Boost、Buck‑Boost、Cuk、Sepic、Zete电路以及正激、反激、推挽、半桥、全桥隔离变换器;而DC/AC变换电路分为推挽逆变、半桥逆变和全桥逆变电路;不同拓扑结构下短路电流均不相同且并网点电压、电流受分布式电源上游阻抗即系统侧阻抗、并网点到短路点线路阻抗影响;第三、配电网短路类型;实际电网运行中出现三相对称短路、两相不对称短路、单相接地短路这一系列短路现象;当发生单相短路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值会增加;第四、故障点的位置;当分布式电源输出电流没有达到限幅条件,分布式电源等效为输出功率一定的压控电流源,反之当分布式电源输出电流达到限幅值,分布式电源等效为输出电流幅值大小一定的压控电流源;第五、分布式电源容量;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为接入点短路容量的10%,将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进行线性处理,将分布式电源和传统电源输出的短路电流解偶;第六:微网运行方式;由逆变器电源构成的微网运行方式分为并网和孤网两种模式;孤网运行下,微网内分布式电源提供的故障电流的值不超过故障电流的2倍;步骤二、确定若干典型的逆变器,及其短路输出电流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分为三类:控制策略、拓扑结构、配电网短路类型;步骤三、建立所有控制策略下的短路模型,并拟合模型参数;模型参数用于分析逆变器电源故障;(301)、综合步骤二中确定的各个影响因素;(302)、指定一种控制策略,在此控制策略下,任选一种拓扑结构,之后在短路类型中根据不同短路类型建模;(303)、然后再指定另一种拓扑结构,完成该拓扑结构所对应的不同短路类型的建模;(304)、重复(303),直至完成指定控制策略下的所有拓扑结构下的建模;(305)、指定另一种控制策略,重复(302)‑(304),直至所有控制策略下的短路模型都已建立;(306)、根据(305)建立好的短路模型进行短路动模试验,根据实验数据,拟合模型参数;模型参数用于分析逆变器电源故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9497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